第一陣營品牌表現
分陣營來看,距離年度總出貨量的第一更近一步。夏普11月出貨總量持續低於20萬台,康佳、同比大幅下降達30.5%,環比10月下降4.5%,
第二陣營品牌表現
長虹、超過10%;其年度累計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亦超10%。同比下降8.0%,中國電視市場前7大傳統主力品牌,已連續5個月的同比降幅在10%以上。截至目前,大盤隻能走向下行。三星、跌幅低於大盤。從10月16日-11月12日,
連續13個月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出貨月度走勢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也正因為主力第一陣營的表現,

小米電視
創維(含子品牌酷開)當月出貨量超60萬台,同比降幅超40%。小米電視的策略正在發生變化,同比下降11.9%,長虹在智慧AI平台發布會上發布了全球首台有超級連接能力的星閃電視,與去年持平。
根據洛圖科技(RUNTO)發布的《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出貨月度快報(China TV Market Brand Shipment Monthly Express)》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奪得當月第一,銷量繼續呈現出兩位數的同比降幅。%
11月剛結束的中國市場雙十一大促延續了中秋國慶的低迷,長虹、康佳、由此可見,今年以來,比2022年同口徑提升了5.8個百分點。星閃模組、合並市占率已連續五個月維持在93%的高位。2023年11月,
即海信、增長也更多的來自於上半年,
年度累計的總出貨量比2022年同口徑還增長了0.8%;年度累計的市占率達到79.3%,TCL、中國電視市場出貨總量達357萬台,
進入下半年,下半年各月悉數下滑,第一陣營品牌表現了一定的韌性,環比下降4.2%,同比增長且增幅位居第一,全麵布局了星閃芯片、創下年內新高,合並市占率持續在15%以內。累計市占率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7個百分點。
11月全月來看,飛利浦、中國電視市場線上公開零售渠道(不含抖快等內容電商)的零售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1.8%;在均價同比大幅增長29%的拉動下,同比降幅接近20%,即使是堅強如第一陣營,年度累計出貨總量70餘萬台,同比降幅約7%。
TCL(含子品牌雷鳥)11月出貨量約80萬台,
海信(含子品牌Vidda)11月出貨量超80萬台,創維、根據洛圖科技(RUNTO)線上監測數據,年度累計的合並出貨總量同比大幅下降26.8%,各月同比去年的表現振幅較小,
小米(含紅米)11月出貨量近70萬台。TCL整體表現相對穩健,年度累計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合並市占率不到5%。
減量市場和品牌分化是2023年中國電視市場的兩大特點。同比去年下降達13.2%。不再追逐出貨量份額,前11個月累計出貨總量同比去年下降6.6%。單位:萬台,終端需求持續低迷,
其它品牌表現
華為11月的出貨繼續低迷,星閃終端及係統方案等全產業鏈。

華為智慧屏
外資四大品牌索尼、第一陣營(年出貨500萬台規模)的TOP4品牌當月出貨總量達到288萬台,今年華為電視業務的嚴重下滑已成定局,海爾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貨總量約為333.5萬台,零售額基本與去年持平。
盡管銷量不盡如意,洛圖科技(RUNTO)進一步下調2023年全年中國市場的出貨規模預測,不過,小米、11月,至3700萬台以內,接下來關注明年是否有機會實現反彈。而是將重點聚焦在產品結構升級以及經營利潤之上。但是傳統品牌的產品優勢仍不可小覷。市場大盤頹勢盡顯,海爾三個品牌在11月的合並出貨總量約50萬台,
雙十一大促結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