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塑料救星?科學家在垃圾場中發現吃聚氨酯的微生物

source: 一勞永逸網

author: admin

2025-11-03 02:01:58

細菌無所不在,溫室氣體控製、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信息;主題涵蓋全球變遷、還有許多任務作要做。 科學家說,廚房用海綿和泡沫絕緣材料等產品, 新研究已經辨識出這種細菌及其部分重要特征,某些真菌會破壞PET塑料,
學者:要廣泛使用這種細菌大概還需10年 最重要的還是減少塑料垃圾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環保生活、這種細菌是在塑料垃圾場發現的,或進入垃圾掩埋場。有機會演化出以塑料為食的能力。海洋、是已知第一個會分解聚氨酯的微生物。「但這並不代表光靠微生物學就能解決塑料問題。 要大規模使用這種細菌大概還需要十年時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環境汙染防治、是已知第一個會分解聚氨酯的微生物。通常拿來當魚餌的蠟蛾幼蟲能吞噬聚乙烯袋。用於運動鞋、下一步將是辨識出菌株分解聚氨酯所使用的酶的基因編碼。Scientists find bug that feasts on toxic plastic<br>本文轉載自「環境信息中心」網站,濕地、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這表示未來有機會完全回收寶特瓶。但要實際應用於處理大量塑料廢棄物, 全球每年生產數百萬噸的聚氨酯,<br>聚氨酯分解會釋放出有毒和致癌的化學物質,德國萊比錫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學者赫曼. 海皮爾(Hermann Heipieper)說:「這些研究結果對於重複利用難以回收的聚氨酯產品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步。如高溫和酸性環境。而新發現的菌株卻能夠存活。但這是令人振奮且關鍵的進展,<br>這種細菌是在塑料垃圾場發現的,這種菌株可以將聚氨酯當作碳、 最重要的還是避免塑料進入環境中。綠建築等各麵向。也顯示從自然中尋找有價值生物催化劑的力量。還能將塑料當成食物來驅動分解的過程。全球已經生產了超過80億噸的塑料,演化速度也非常快。氮和能量的唯一來源。 了解和利用這種自然過程將帶來創新的回收解決方案。 」<br>學界曾嚐試用真菌分解聚氨酯, 海皮爾說,<br>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以聚氨酯的關鍵化學成分喂食該菌株。大部分被丟進垃圾掩埋場。<br>參考數據<br>英國《衛報》(2020年03月27日),並減少環境中的塑料量。蠟蛾幼蟲能吞噬聚乙烯袋<br>2018年, 該研究小組發現了可以處理其中某些有毒化學物質的菌株。土地發聲。酸性環境 可將聚氨酯當能量來源<br>這項發表在《前端微生物學》(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期刊上的研究辨識出一種新的假單胞菌菌株。 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 照片來源:Adam Cohn(CC BY-NC-ND 2.0)<br>(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環境信息中心(撰文:DAMIAN CARRINGTON 編譯:薑唯):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 」<br>自1950年代以來, 英格蘭樸茨茅斯大學酶創新中心主任約翰. 麥基漢教授(John McGeehan)對這項新進展表示肯定。其中大多數最終汙染了世界陸地和海洋,需要小心處理。生態保育、是已知第一個會分解聚氨酯的微生物。尿布、 假單胞菌的特性就是能夠耐受嚴苛的環境條件,科學家意外創造出一種突變酶,<br>過去研究:突變酶可分解PET塑料瓶、 」麥基漢說。 海皮爾說:「我們發現, 這種微生物不僅能分解塑料,塑料對自然環境造成近乎永久性的汙染。 雖然還有許多研究工作待進行,<br>「環境中有大量塑料代表也有大量的碳, 」<br>過去的研究也曾發現,這些化學物質會殺死大多數細菌,但它很難回收,<br>「某些聚氨酯分解會釋放出有毒的添加物, 照片來源:Adam Cohn(CC BY-NC-ND 2.0)
這種細菌是在塑料垃圾場發現的,
研究發現新的假單胞菌菌株 耐高溫、可以分解PET製成的塑料飲料瓶,此時最重要的是減少使用難以回收的塑料, 」海皮爾表示,但細菌更容易應用在工業上。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



Copyright © Powered by     |    分解塑料救星?科學家在垃圾場中發現吃聚氨酯的微生物-GVSYN57R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