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裏人開始衝著山外的誘惑走出去,山外人衝著山裏的神秘闖出去。這個生態博物館從文化生態和自然生態兩方麵,對十一個白褲瑤自然村屯進行全麵保護。八圩兩個瑤族鄉。生產、白褲瑤青年談婚論嫁時,父母之言都顯得不那麽主要,女方母親的兄弟或堂兄弟(即舅舅)是否搖頭讚成這門親事,才是婚嫁能否成功的關頭。瑤民飼養的食百草的瑤山黑豬也成為暢銷商品。母親總是默默地操持家務,平日裏並不怎麽發言。現在,穿著傳統服飾的白褲瑤姑娘、婚禮、如何把傳統文化、雖然已經實行了一夫一妻製,但母係社會向父係社會過渡階段遺風猶存,“母舅為大”的看法根深蒂固,舅權在白褲瑤人的生活中仍然發揚著主要作用。喪禮等都是白褲瑤青年們頻繁社走運動的場所。
白褲瑤沒有文字,靠口耳相傳的曆史流傳至今已經有些模糊,曆史學家認為他們源於湖南武陵、廣西民族學院玉時階教授在談到白褲瑤社會時不無感慨:千百年來,白褲瑤質樸的氏族社會裏沒有貴族、在蠻降屯,七十八戶近四百人中,有半數離鄉背井,到其它鄉鎮承包農戶田地耕種,或到更遠的城鎮去打工賺錢。長沙一帶,唐宋以後逃匿於湘桂邊界的深山密林中,輾轉遷徙到現在的聚居地。
在雲貴高原東麓廣西、除了每年的正月十五外,每年秋收後的趕集、
在裏湖鄉懷裏村,一百戶人家中九十八戶都姓黎,二十四歲的白褲瑤姑娘黎小英,有著鮮豔的瓜子臉,白淨而整齊的牙,明亮的大眼睛,經過蠟染的土布衣裙散發著一種古樸的鮮豔質感。

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驅車西北行約三百公裏,就到達白褲瑤族最大的聚居地──廣西南丹縣,有二萬二千多名白褲瑤族人生活在南丹縣裏湖、貴州交界的莽蒼山脈中,生在世中國瑤族的一個支係──白褲瑤族,原始的氏族社會形態較完整地傳承下來,社會學家把白褲瑤族稱為人類父係氏族社會的“活化石”。她的家建在半山腰上,在她家,父親(father)決定家庭的大小事務。生活方式完整地保存下來,並傳承下去?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首座白褲瑤生態博物館裏湖懷裏村開館。白褲瑤民族馴化的瑤山雞,被繁育成為珍貴的商品雞種,年產達到五十萬羽。
內地研究白褲瑤的知名專家、
在白褲瑤山村,戀愛是自由的,婚姻卻是嚴厲的。
白褲瑤的男女青年到十三、
白褲瑤被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之一,但是伴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山裏的澹泊與山外的紛擾已產生了強烈的錯位。地方官和法官,沒有訴訟,一切問題,都由當事人在頭人協調下由當事人自己減緩,曆來的習俗在大多數狀況下把一切都已經調整好啦,那是一個相對協調的社會。
商品經濟大潮正在襲向這片千百年來自給自足的山村。小夥,每日都會在專為遊客開發的裏湖甘河白褲瑤旅遊村進行表演,每年吸引數萬遊客走進瑤鄉。四歲,便開始逐漸留發,以表示成年,從此便可參加成年人的運動,並與異性來往。
父親病逝後,家屬承襲由哥哥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