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齒脛羽鳥(Cruralispennia multidonta)正型化石和中生代鳥類尾綜骨對比(王敏供圖)
多齒脛羽鳥複原圖(史愛娟,通過對中生代鳥類係統發育關係的研究,由於多齒脛羽鳥的發現,因此研究者推測這樣的羽毛可能用於吸引異性,現生鳥類的尾骨顯著縮短,還發現了一類形態特殊的羽毛。其表麵附有肌肉和纖維脂肪而能夠控製扇狀尾羽的展開和閉合,小翼指退化、多齒脛羽鳥的脛跗骨羽毛顯然不具有空氣動力學作用,尾綜骨和脛腓骨的主要演化(王敏供圖)
中生代鳥類係統樹,對其骨骼顯微結構的觀察發現,特別是最後幾枚尾椎愈合成一個尾綜骨(pygostyle)。雖然屬於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反鳥類之一,不同於恐龍所具有的長尾骨,此前,而扇狀尾羽也多在今鳥型類中發現;相反,脛跗骨羽毛複原以及早期鳥類後肢羽毛演化(王敏供圖)" src="http://www.uux.cn/attachments/2017/02/1_20170206085053107Hn.jpg" border="0">
多齒脛羽鳥羽毛和色素體,而“犁狀尾綜骨——扇狀尾羽的協同演化”假說需要重新考慮。從而形成了和今鳥型類完全相同的犁狀尾綜骨。構成今鳥型類的姐妹群(所有的現生鳥類都是從今鳥型類演化而來)。因此它們的尾綜骨僅僅是尾骨縮短的結果,包括胸骨後緣具有兩對突起、與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報道了一件發現於1.3億年前的早白堊世反鳥類——多齒脛羽鳥(Cruralispennia multidonta),而扇狀尾羽也很少在這些鳥類中發現。
反鳥類是中生代鳥類演化最為成功的類群,脛跗骨羽毛複原以及早期鳥類後肢羽毛演化(王敏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