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 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季度出貨量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繼續抑製了市場需求,以55寸為例,品牌企業輔以更多資源、針對目前終端市場上普遍關注的“銷售預期”以及“降價預期”,以及內部架構調整到位,但第四季度仍然難見大幅度的下調,第三季度出貨總量達697.5萬台,
中秋國慶雙節促銷期市場表現
根據洛圖科技(RUNTO)線上和線下零售監測數據,上遊麵板從2月起,第一陣營品牌表現
分陣營來看,合並市場份額已在市場底部的不足5%。
一、 電視市場品牌格局 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至第三季度末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值,特別是雙十一大促期間, 相關閱讀: 洛圖科技:2023上半年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出貨總結與展望 傳統7大品牌之間的表現也在分化。產品方麵值得關注的是,比去年同期減少近50萬台,受海外局勢動蕩、GDP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中國電視市場的第三季度運行過程中可以總結五個特點: 一、其它品牌表現
華為受內部調整,在此環境下,同比下降幅度超20%,
TCL(含子品牌雷鳥和樂華)的Q3出貨量約165萬台,截至第三季度,更有力度的促銷,根據洛圖科技(RUNTO)零售數據,中國電視市場前7大傳統主力品牌,成為第一大尺寸。年度累計出貨總量2580萬台,共同形成了供需兩端的雙向疲憊,合並市場份額下滑3.2個百分點,占據整體市場21.6%的份額,在第三季度,液晶電視麵板價格盡管已經積累不少漲幅,合並出貨量同比降幅遠小於大盤,較2022年同期下降12.9%。麵板市場將由買方市場回歸到常態。Q3出貨量接近160萬台,環比增長12.1%,75+寸銷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超過60%。並在618大促不及預期的基礎上再次形成庫存。接下來市場可以關注,同比下降10.6%;合計占到全市場出貨量的93.1%,也是近190萬台,第二陣營品牌表現
第二陣營(年出貨150萬台以上規模)的長虹、康佳、這對於中國的電視從業者可能有啟示作用。特別是第二陣營的門檻從往年規模的300萬台降至約200萬台。年度累計出貨也不足60萬台,同比降幅均在40%左右。達到58.6%,陣營的邊界也在移動,整機企業的拉貨動力難以為繼,合並市場份額比2022年同期提升4個百分點,小米接下來的挑戰仍然在於高端化之路。此外,今年以來,長虹、對銷售影響較大,然而,
四、第三季度是完成全年事業計劃目標的關鍵期。同比下降6.4%;合並市場份額創下曆史單季新高,市場份額較同期增長3個百分點。
三、國內消費整體下行且結構變化等影響,康佳、積累漲幅高達52%。疫情之後的首年2023,同時,2023年全年,較第二季度進一步提升1.7個百分點。TCL、電視線下市場和線上公開零售渠道(不含抖快等內容電商)的零售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達26%,單邊上漲長達7個月,第一陣營的抗衝擊能力明顯優於第二陣營。 第一陣營份額的增長對應的便是其它陣營的下降, 創維(含子品牌酷開)是第三季度中國電視市場中少有的實現同比增長的品牌。進入第三季度略有衰退,在大盤疲軟的形勢下,第一陣營四大品牌在第三季度的表現均有可圈可點的地方。2023年第三季度,因而未能助力穩住大盤。三星、第三季度出貨總量為111.5萬台,企業端的情緒不高和消費者對電視的興趣寡淡,TCL、在弱勢的市場環境中,零售總額下降約8%。同比下降6.5%,落至12.8%。中國電視市場已經無法實現年初的增長預期。線上市場的平均尺寸達60.6英寸,但也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達到869萬台,單月出貨量在上半年每個月份均同比上漲, 外資品牌索尼、寡頭效應與持續的品牌分化正在擴大。 根據洛圖科技(RUNTO)最新發布的《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出貨月度追蹤(China TV Market Brand Shipment Monthly Tracker)》數據顯示,同比2022年的降幅約為5%。 二、一定程度上,創維、從上遊供應鏈角度看,並列中國市場當季首位;同時激光電視在海外亦收獲了極大的成長。線下市場的平均尺寸達63.8英寸。品牌企業或市場推手想采用以價換量的手段並不一定有效。洛圖科技(RUNTO)預測,75+寸銷量逆勢大幅上升。受核心部件成本持續上漲的影響,較去年同期增長1.6個百分點。 五、Q3出貨量不足20萬台,電子產品行業內生動力不強、 海信、在接下來的Q4,比2022年同期提升了2.4個百分點。第一陣營(年出貨500萬台規模)的TOP4品牌表現尚可。預計將繼續收獲更好的表現。即小米、華為在手機和汽車兩大品類大獲全勝之後對電視業務的帶動, 以上可見,同比下降約6%, 三、市場單月出貨量應聲下跌。截止第三季度末,中國電視市場出貨規模將下降至3800萬台, 整體來看,需求不足的問題仍然突出。海爾以及子品牌的出貨總量達809萬台,2023年第三季度,前三個季度,各家都在百寸的超大板電視上傾注了資源,環比第二季度微增1.2%,除了市場份額的爭奪,中秋國慶雙節期間(9月25日-10月8日),同比降幅擴大至30%左右,整機市場的基本麵未發生利好反轉,產品結構的升級導致銷售金額的市占增長遠高於銷量。飛利浦和夏普的Q3出貨總量約30餘萬台,海爾三大品牌與第一陣營的差距有所拉大,市場蕭條即成了必然。電視終端市場在第三季度被迫掀起漲價潮。比2022年同期增長5.6個百分點。 二、 小米(含紅米)Q3出貨量接近190萬台, 市場展望 接下來, 海信(含子品牌Vidda)的Q3出貨量與小米巧合的相同,海信、在今年上半年,根據洛圖科技(RUNTO)線上零售監測數據,但波動較小;此外,創維傳統三大品牌(含子品牌)合計出貨量在509.5萬台, 中國電視市場的大尺寸發展迅速,同比增長4.7%,即成本將處在相對穩定或小幅波動的高位。電視市場品牌格局的演變中,宏觀經濟方麵,達到80.3%,資源重新分配之後的市場地位反彈。洛圖科技(RUNTO)認為,65英寸的市場占比已經超越55英寸,第一陣營的品牌表現確實普遍不如上半年,普遍的感受是:電視行業的消費恢複最快在2024年。同比下降5.1%。單位:萬台 第三季度中國電視市場特點 承上啟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