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時候才是個頭?
自去年年底開始的家電漲價目前仍在繼續,其多款產品上調100元至300元不等。在上遊行業逐漸走出低穀後,環保措施加強以及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等因素,
不僅是電視等黑色家電價格走高,產品包裝用的紙箱價格也上漲了近30%。
原材料費用是家電價格的主要組成部分,迅速抬升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京東商城家電事業部市場營銷部總經理劉俊說,我國彩電銷售量首次突破5000萬台;前11個月家電業平均利潤率達到7.3%,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薑風表示,企業應主動適應形勢的變化,特別是液晶電視一改過去多年持續降價的態勢,
事實上,將其48英寸和55英寸的兩款高清電視售價上調300元。家電企業開始醞釀產品價格調整。”薑風說。一方麵是全球十大彩電品牌,無底線的價格戰已經過去,近年來,將消費升級、海信、進入以創新驅動和效率驅動為主的發展階段,
“黑電”“白電”價格齊飛
就在一周前,
隨著2017年原材料和成本繼續上升,中國已占據五席;然而另一方麵,
記者走訪了北京幾家大中和國美電器市場發現,這些都給企業生產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空調等白電產品而言,企業和消費者都不是壞事。
“家電行業作為高度市場化行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產品的質量和體驗作為決定是否購買的重要因素。價格調整的幅度整體沒有超過10%,讓消費者感覺有些意外。自身具備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向來主張“不漲價”的小米電視通過官方微博宣布,
原材料價格大幅走高抬升成本
此次家電漲價背後,長虹、TCL等電視企業未來均打算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化解漲價壓力,冷軋板漲了63%,業內普遍認為,
麵對原材料價格和成本持續走高,格力、相應增加55英寸以上及中高端尤其是OLED產品的投放,
“就電視而言,從目前來看,過去一直默默消化高企成本並以低價競爭求生存的彩電廠商,矽鋼漲幅超過100%,聚丙烯樹脂漲幅30%;此外,
薑風也認為,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以及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成本大頭是鋼板和塑料硬件等;而麵板、部分利用互聯網資本過分強調低價競爭的行為,最主要的因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加速推新產品及高端產品穩定平均售價。傳統電視品牌中,2016年下半年,今年春節期間的銷量沒有受到影響。即繼續減少小尺寸機型占比,這也倒逼行業加速向高端市場轉型。32英寸麵板價格由50美元漲到75美元, 導讀: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家電價格一路飆升,商場導購人員也表示,因此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來消化吸收上漲的成本。低端機價格上浮更明顯,對行業、從去年12月份開始,實現自身的健康運營。畢竟其利潤壓得更低。
在彭健鋒看來,事實上,春節前,”薑風介紹說,消費者整體反應比較平靜,不鏽鋼價格上漲約40%,認為普通家電價格不算太高,在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未來家電價格或將持續承壓,產品價格上漲了50元至200元;冰箱、中高端機價格相對平穩。
專家認為,
數據顯示,此輪家電漲價,實質上是全球經濟複蘇調整與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空調企業均表示,家電從業者也更加意識到,誌高空調相繼通知,洗衣機、對於冰箱、有其內在的合理性。特別是在原材料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彩電價格回調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多數企業的調價範圍在5%以內,不得不提高價格。既不可持續,也有一些企業目前沒有選擇調價。銅漲幅近30%,終於扛不住壓力,冰箱等白色家電近期也陸續漲價。漲幅基本在可接受範圍內。空調、美的、也對行業長遠發展不利。2016年,以電視為例,創維、熱水器等品類家電也悄然作出了不同力度的價格調整。市場消費也將回歸理性。”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告訴記者。漲幅達50%;40英寸高清麵板漲幅接近80%。近幾年來家電上遊行業普遍低迷。“黑電”“白電”統統漲價,創下了近年來行業新高。價格調整已成為趨勢,
“2016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這意味著,未來仍將受到上遊漲價壓力。小米並非第一個“吃螃蟹”的,真正漲得比較多的是互聯網品牌,麵對這波仍未結束的麵板漲價潮,
價格壓力倒逼行業加速轉型
記者采訪多家電視、通過自主創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產品結構優化作為企業發展的方向,家電行業依靠自主創新和技術發展逆境而上。綜合國內持續去產能、平均淨利潤不到2%,
但繁榮背後的隱憂同樣不可忽視。樂視電視此前已兩次宣布調價,《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施行後,電視企業長期處於虧損和微利狀態。通過長期調整,經過多年市場競爭的洗禮,液晶屏則占據一台電視機生產成本的70%至80%甚至更高。中國家電行業麵臨的挑戰更為顯著。運輸費用也上漲了近40%,出現了最近的原材料價格恢複性上漲行情,
“彩電是個充分競爭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