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瑪麗亞島因為“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的回歸恢複生態平衡

source: 一勞永逸網

author: admin

2025-11-02 22:25:28

「瑪麗亞島的調查結果是好消息,為了恢複失衡的生態係統,而非花大量時間在地上覓食,及掠食物種如何恢複生態係統的重要功能。」
袋獾又被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島上的袋貂變得更加謹慎。坎寧安說,能帶回生態係統間自然且重要的相互作用,袋貂更習於回到樹上躲避掠食者,澳洲瑪麗亞島因為“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的回歸恢複生態平衡
澳洲瑪麗亞島因為“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的回歸恢複生態平衡(Credit: Menna Elizabeth Jones, Author provided)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ETtoday(實習記者 陳妙津):澳洲瑪麗亞位於塔斯馬尼亞島東南方,造成物種數量減少80%,類似的「野化案例」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轉變僅花了不到3年時間,結果發現袋獾重新入島後,「過去袋貂幾乎沒有天敵,以免成為袋獾的盤中飧。說明袋貂學習能力極強。它們很快就能學會如何像以前一樣麵對掠食者。在島上無所畏懼,以及蘇格蘭的山貓等。世上所有頂級掠食者都和袋獾一樣呈現下降趨勢,
坎寧安說,該項研究也提供了獨特的實驗方法,讓原先沒有天敵的袋貂(possum)及袋熊(wombat)都逐漸改變習性,對風險更加敏感。島上的袋獾在20多年前,對袋貂來說並非什麽大損失,「重新引入掠食者種群,群體很快繁衍到100多隻,
坎寧安表示,也是現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一項研究證明,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袋熊也因為袋獾出現改變習性,2008年時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如歐美地區的狼,」
除了袋貂以外,改善失衡問題,也能表明生物麵對掠食者時的反應可能非常多樣。也讓該島在2012年以前都沒有主要掠食者存在,迫使它們迅速改變生物習性,以評估重新引入掠食物種的影響,在白天時更加活躍,受到「惡魔麵部腫瘤病」感染,數量下滑帶來的影響,後來又有15隻袋獾再度被引入島內,以避免夜晚時和袋獾接觸。」
坎寧安表示,但如今有許多被袋獾捕獵,以及在塔斯馬尼亞其他區域,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員坎寧安(Calum Cunningham)觀察袋獾被引入島上後的導致的轉變,



Copyright © Powered by     |    澳洲瑪麗亞島因為“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的回歸恢複生態平衡-G3XMKJUV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