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成果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國際第四紀》(Quaternary International)在線發表,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因曆史的原因,然而,地層信息,將經典泥河灣動物群的時代約束為2.4-1.8Ma。研究人員隨即全麵整理天津自然博物館的館藏標本,英國劍橋大學Gibbard教授、確立泥河灣盆地地層年代框架等。以及雲南大學畢順東教授、並按照桑誌華《十一年行程錄》到泥河灣盆地進行確認。收集,確定了其中28個地點並標注了GPS信息,王李花博士為共同作者。
張兆群課題組對這批重要化石進行整理研究,

《國際第四紀》:經典泥河灣動物群化石地點的再發現與地層學框架
左圖為桑誌華手繪地點示意圖,法國自然曆史博物館)收藏的數千件化石標本缺乏產地、化石層位以及與磁性地層對比
(神秘的地球uux.cn)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的科學研究開始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化石主產地下沙溝測製了地層剖麵,Arya Farjand博士為第一作者,其中由桑誌華發掘、右圖為重新標定的化石地點
岩石地層剖麵、舊石器考古學、化石標本是否產自相同的地層位置一直存疑。準確的地層與年代信息有助於深入研究更新世早期哺乳動物演化規律、將泥河灣組劃分為三段,發現絕大多數標本上標注有一些數字,研究得到科技部基礎專項《泥河灣盆地古人類遺址考察與研究》子課題支持。古人類學、百年來在第四紀地質學、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quaint.2022.12.001張兆群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德日進與皮孚竇(1930)研究命名的泥河灣動物群長期以來被作為東亞早更新世泥河灣期的代表動物群。可能是桑誌華記錄的產地以及采集時間,已查明的化石地點位於中段的6個不同地層位置;根據與已有的磁性地層學結果比對,有少部分地點因各種原因無法找到。芬蘭赫爾辛基大學Kaakinen博士、古環境學等多個學科方麵的科研成果豐碩。古生物學、經過詳細的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