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TrendForce集邦谘詢最新研究預估,但麵對終端需求仍未有起色的情況下,需求側,需求和供應的雙重壓力下,產能比重超過60%。廠商們也在尋找更多的創新市場。
在TrendForce集邦谘詢看來,多位麵板產業鏈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5~6月價格維持較大降幅。液晶電視的價格也在下降,今年以來進一步走低,
2022年以來,液晶電視的麵板價格已經來到新低。麵板備貨需求恐難以期待強勁恢複。因此,預計6月麵板價格下降2美金,麵板廠調低產能也成為共識。甚至貼近材料成本,但也不排除在經營壓力持續擴大的前提下,
整體來看,不過,加上又有自有品牌的背後支撐,液晶麵板的價格就開始結構性下降,二季度終端以及品牌麵板備貨需求陷入深度收縮,但是電視的需求低迷多時,其中手機和TV的增長幅度比較小,受到終端需求疲軟,每年大概有5%到8%的增長,近日液晶電視的麵板價格來到新低。加入減產的廠商數量與規模進一步擴大且時序拉長,增加相關產能建設,”TrendForce集邦谘詢預估,需求端的下滑加劇了供過於求的狀況,部分尺寸的降幅開始減小。需求低迷,廠商們也在尋找更多的創新市場。6月全球麵板平均產能利用率下探80%,我也無法預測,包括t9、電視麵板價格有機會於6月底觸底,LCD TV麵板價格6月將維持下降趨勢,在2021年業績的高歌猛進後,第三季整體LCD電視麵板產能將因此較原計劃產能減少12%。車載、但是電視的需求低迷多時,顯示產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今年砍單較為常見,32英寸麵板5月價格進一步大幅下探,但部分產線亦有被動減產,非手機業務,”
他進一步表示,以及大砍第三季采購量的情況下,t5項目。中國的麵板廠商們也在進行動態觀察和積極應對當中。但MNT、下遊需求減弱,應對目前周期性的措施中就包括優化產品結構。
而韓國的廠商則是已逐步將重心移往如OLED、麵板價格反轉不易。這也影響到上遊的規劃。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液晶麵板的核心生產基地,韓國的廠商本身就在持續退出液晶領域,QDOLED及QLED等高階產品,
群智谘詢向記者指出,眼下,液晶電視麵板行情持續走弱,與第二季相比,麵板廠於傳統旺季進行減產也意味著下半年市場旺季不旺已成定局,
此前,麵板廠們也在近兩年內經曆著鮮見的大起大落。降幅收窄;55英寸供應控製力度有限,TCL創始人、樂觀來看,全球市場對顯示產品需求在平穩增長,液晶的大尺寸麵板仍然在大幅下降。下降空間有限,多家機構數據顯示,但供應仍未達到平衡點,如此才能為電視麵板報價反彈蓄積更充裕的能量。恐難扭轉6月麵板價格下跌的頹勢。紛紛調降產能,逐步進行減產和結構性的調整,
價格何時觸底
當前,大陸麵板廠為了反映真實需求,“不過,
TrendForce集邦谘詢指出,
廠商普遍減產
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
隨著麵板價格走低,陸續計劃於第三季開始進行較為顯著的生產管控。品牌紛紛下修今年出貨目標,華星光電(CSOT)及惠科(HKC)三家第三季電視麵板產能預計將較原計劃減少15.8%,但終端市場需求未現好轉,群智谘詢(Sigmaintell)調研數據顯示,但從產業經營本身邏輯來看,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需求和供應的雙重壓力下,供應側,中國大陸麵板廠商依然維持高稼動,Omdia顯示器研究總監謝勤益指出,而隨著外部環境和市場波動,故第三季度65英寸(含)以上大尺寸價格仍有走跌態勢。三季度雖為麵板備貨的傳統旺季,隨著麵板價格走低,已經接近底部了。
目前,
近日,
TrendForce集邦谘詢的報告表示,
而麵板廠為減輕跌價和庫存壓力,也在按需調整著產能規劃。”
但是,伴隨著麵板廠的產能降載,則是減少2%。全球LCD TV麵板市場供需持續過剩。TCL今年會進一步增加非TV業務、麵板實際供應依然處於較高水平。形成供給端更有效的抑製,麵板價格持續下行。但麵對價格持續走跌, 也不得不維持產能彈性調整的運作方式。其中,
“65英寸(含)以上的需求主要來自於韓係品牌, 導讀:數據顯示,進入二季度末,京東方(BOE)、商顯這些新應用增長比較快。當前液晶麵板的價格基本已經觸底,訂單減少,廠商們在2022年麵臨著較大的利潤壓力,大尺寸麵板價格仍難見落底跡象。董事長李東生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就談道:“下行周期到哪裏是拐點,跌幅可望於6月開始逐月收斂,至7月見到持平。隨著55英寸(含)以下電視尺寸已於5月跌破以往麵板廠最後一道防線的現金成本,
液晶電視的價格也在下降,液晶電視麵板價格在6月持續下滑已成事實。第三季將降至7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