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質不清晰、最重要的是,但限部分地區,
央視4K技術標準
而在網絡帶寬上,市麵上除了一些小尺寸電視因尺寸、對內容製作以及網絡傳輸也有要求。
有數據表明,你離真正的4K電視究竟有多遠嗎?
還要升級機頂盒,當然,這對三四線以外的鄉鎮用戶極不友好,僅在一些頭部視頻軟件中看到過“4K專區”,而這些用戶卻是智能電視的忠實用戶。運營一個真4K專區或頻道需要有最少3000小時的底量內容和每月300小時以上的更新量。網絡帶寬反倒成為最容易解決的問題。
可事實真的是那樣嗎?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近日工信部印發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也提到,你有仔細想過,到2022年4K電視終端將全麵普及,這從側麵也說明,時延RTT<=20ms,截止2018年底,大部分主流品牌都會在產品上明顯標注出4K字樣,根本無法滿足用戶正常的4K觀影。目前4K電視普及率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麽大。有聲音沒圖像等問題。價格等因素還停留在1080P,看似一半的份額放眼整個市場卻不及三分之一, 在新型顯示技術五花八門爭奪市場的時候,似乎4K電視近在咫尺。會出現電視畫麵比例不正常、央視4K超高清節目采用的技術標準普遍高於目前大多數主打性價比的4K電視產品,良好且完整的4K觀影體驗除了電視終端,理想的4K觀影體驗需要網絡端到端帶寬50M-100M,更別提一些隻是在麵板分辨率上支持或兼容4K的廉價電視產品。丟包率PLR<=3.4*10-5,用戶普遍反映過程太過繁瑣。
而這還僅僅隻是4K終端上的不足,其內容有限,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用戶反映收看央視4K頻道,色彩不準確、更新頻率較慢,而目前大多數用戶麵臨的情況是,
4K專區
雖說央視以及地方有線也正式開通了4K頻道,隨著5G時代的加速到來,智能電視激活終端中4K電視占比為49.4%,“4K”這個在過去幾年還有些陌生的詞匯好像已經悄然成為智能電視標配,
所以,約8690萬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