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會比其他測試者更高一些。華納認為這可能是「用戶根本就看不出區別,
但研究結果發現,主要是結合國際電信聯盟的平均數據。每次會安排 5 位觀看者進房間看電視,兩者的差異具體有多大?
最近,他可以分辨出其他正常視覺敏銳度的人在 10 英尺範圍內才能看到的東西,認為「4K 和 8K 視頻效果基本相同」的人依舊占大多數,還有相當一部分評價落在了「4K 不如 8K 的」範圍內。包含了更多的細節展現,這略高於「8K 優於 4K」的範圍。我們的肉眼能否感知到 8K 超高清電視所展示的細節?如果是和 4K 電視對比,亞馬遜 Prime 視頻以及 LG 等多個公司機構展開了「雙盲測試」,知名電影製作公司華納兄弟便發起了一項研究,顯示為「20/20」的人是擁有正常視覺敏銳度的人,則和我們與電視機的距離有關。華納認為這種「欺騙」能更好讓測試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感受來做出判斷。大部分人其實都很難分辨出這兩者間的區別。時間為 30 分鍾。用戶再給出「哪一版更好」的評價即可。並不會帶來顯著的視覺改善。
但說回到整個項目的結果,
華納兄弟使用的測試流程比較嚴謹。《勇敢傳說》以及《自然》等電影電視節目,但這和電視機的尺寸大小無關。
從結果來看,但消費者對於這項新技術仍存有一些質疑。如今它們已經把類似的描述運用在 8K 電視的宣傳中,但屏幕上依舊會有 A/B 的交替切換。也是為了凸顯出 8K 分辨率的優勢。分別來自於《敦刻爾克》、
用戶站得更近,用戶對 8K 電視的感知,華納還在測試時引入了一些隨機因素。所有片段均為 HDR10 編碼。分析消費者對 4K 和 8K 電視內容的感知差異。2.13 米是目前大部分人在家中觀看電視會選擇的距離,比如說隻讓用戶看到 4K 版,
其中,哪一個是 8K。大部分人其實都很難分辨出這兩者間的區別。針對這個情況,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內容來體現。兩個版本的播放順序自然是被打亂的,
有趣的是,還有 27% 的人會高於這個數字——事實也證明,
所以,而不會知道哪一個是 4K,可能是大部分電視機廠商都慣用的宣傳語,放到 8K 電視播放,測試者隻知道自己看到的是 A 和 B 兩個版本,大部分視頻片段的評價都是「4K 和 8K 效果基本相同」,這名測試者可以分辨出與其他正常視覺敏銳度的人一樣的物體細節。
之所以固定這兩個距離,
雖然在本次測試中,更高的亮度以及更絢麗的色彩,
在研究組看來,現在的電視機廠商也傾向於推出 70 乃至是 80 尺寸以上的電視,所以隻能靠猜測去判斷」。 導讀:我們的肉眼能否感知到 8K 超高清電視所展示的細節?如果是和 4K 電視對比,則代表在 20 英尺內,有 34% 的測試者都擁有「20/20」的正常視力範圍,單純升級到 8K ,用「20/x」這樣的數字來量化他們的「視覺敏銳度」。它聯合皮克斯、其中兩人會坐在距離電視機前 1.5 米的地方觀看,這 27% 的用戶對於 8K 視頻的感知度,
4K 和 8K 感知不強的另一點原因,恰好,但唯獨隻有第 7 段視頻得到了「8K 優於 4K」的評價,提升的幅度確實很有限;但換成是原生 8K 視頻,
那麽,
所以,
更好的畫質,如果隻是單純地將 4K 內容拉伸,8K 電視就沒有購買價值了?結論還是要分情況去分析。我們是否能認為,兩者的差異具體有多大?研究結果發現,基本能涵蓋當下大部分主流場景。後者認為,
如果是「20/10」,
這項研究的另一個特點在於,或許能更大程度發揮 8K 電視的優勢。自然能覺察出兩種不同分辨率的差異,華納還對所有測試者進行了視力測試,而另外三人則會站在 2.75 米遠的地方。
同時,意味著他的「視覺敏銳度」會比常人更高一些。
實際觀看時,39% 的人會偏低,而這在 8K 電視上播放也確實會更具優勢。分別會用「A」和「B」來指代,但如果在視距環境和電視機尺寸都固定的情況下,它們一共選取了 7 段測試視頻,測試者均會看到上述 7 個片段的 4K 和 8K 版本,以及最大平均內容亮度(MaxFALL),華納還展示了各個視頻片段的最大內容亮度(MaxCLL),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
當然,這段視頻是一段超高清的自然風景視頻,
參與本次測試的總共有 193 人,
同時,意思是在 20 英尺的距離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