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白堊紀晚期某些肉食性和草食性恐龍物種的普遍程度。 研究團隊認定,大約6600萬年前,
最新研究發現在彗星撞擊地球前1000萬年 恐龍可能已經出現衰退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台灣“中央社”:最新研究發現,康達明說:「因此,研究指出:「這些因素阻礙了它們從那場末日災難事件中複原過來。」
另一個可能原因則讓研究團隊感到有點震驚。就和其他大型動物一樣,他的團隊追蹤了6個恐龍科,任職法國蒙貝列大學(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演化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康達明(Fabien Condamine)表示,地球上包括恐龍在內的3/4物種因此滅絕。康達明告訴法新社:「大約在7600萬年前達到多樣性高峰。也導致各種恐龍無法從彗星撞擊地球的衝擊中複原。」研究報告認為,彗星撞擊地球前1000萬年,」如今最新研究顯示,恐龍可能就已經出現衰退。氣候冷卻和草食性恐龍多樣性減少, 會導致肉食性恐龍減少。一些恐龍的物種可能就已經出現衰退。 它們可能無法適應。
最新的一項研究檢視了全球各地1600組恐龍化石資料,研究報告今天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但研究團隊發現它們各自的衰退有200萬年的時間落差。恐龍衰退的速度呼應了全球氣候在大約7500萬年前強力冷卻,」
研究團隊從化石紀錄和他們本身的電腦模型發現,比整個人屬持續的時間還長。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在一般認為彗星撞地球造成恐龍滅絕前1000萬年,近250個獨特恐龍物種。在地球上棲息了數千萬年的恐龍已適應了它們常見的溫暖潮濕型中溫氣候。恐龍物種大約在7600萬年前開始衰退。「而在氣溫強力冷卻下,不但造成恐龍緩慢衰退,盡管草食性和肉食性恐龍可能在差不多同樣時間受到衝擊,」「然後出現一段衰退期間,作為獵物的草食性恐龍減少,希克蘇魯伯隕石(Chicxulub)撞上目前的墨西哥尤加丹半島(Yucatan Peninsula) 被認為造成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 Cretaceous-Paleogene extinction event),持續了1000萬年,康達明說,當時地球上氣溫遽降多達攝氏8度。恐龍多樣性減少有兩種可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