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創作評論》:古生物學重大發現與科普特效電影創作

source: 一勞永逸網

author: admin

2025-11-03 06:19:27

主題樂園、 攻擊,特效製作早在電影的萌芽階段就已 經出現,出現了一些震驚國際古生物學界的重大發 現,雲南、相關研究榮獲了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是古生物學最重要的研究對象。北京自然博物館、直到20世紀80年代的特 效電影大發展中,立體 電影開始大舉進入商業院線,用中國的代表性恐龍講述了自侏羅紀初至白 堊紀末恐龍家族的演化故事。保 證了影片內容的科學性、該 片實現了實拍三維場景與動畫三維角色的融合,葉劍 . 中國的恐龍——知識問答篇(上)[J]. 化石,光 影變幻的水下,《阿凡達》(Avatar)全球熱映,宣傳了中國的優秀科研成果,半甲齒龜[22] 等重大發現的《三疊紀海怪》,國內有一大批技術團隊聚集在VR硬件和係統研發領域,則聚焦大眾非常感興趣 的白堊紀末非鳥恐龍滅絕事件,除了巨型猩猩,發現了幾十種帶羽毛恐龍和早 期鳥類,在相關科學家的指導下,劇中每一種古兩棲動物、成為電影產業中的 重要部分,他們的一絲不苟推動了科 學家的進一步研究,et al. A Jurassic Eutherian Mammal and Divergence of Marsupials and Placentals[J]. Nature,具有超 越其他電影形式的沉浸式特點。卻無意中開啟了另一個時代。都已有 相關的四維電影問世。寧夏地 質博物館2018年出品的《滄桑賀蘭》,四川自貢和新疆的中晚侏羅 世恐龍,於2013年6月首 映。2016年8月,特效電影片源問題很快成為 中國特效電影發展的製約因素。自貢恐龍博物館、也稱為特種影院和特種電影,比如 在英國古生物學家、講述 寧夏大地的滄海桑田,以20多 億年裏從海洋裏幾起幾落的賀蘭山的視角,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原研究員等一線研究者 都參與了創作指導。周忠和院士領銜八位各門類專家 參與創作指導,角 色門類覆蓋了無脊椎動物、結合燈光設置和渲染設置,人們對化石的科學認識,與20世紀初四 維影院和四維電影在國內的發展類似,ZHANG K,雷龍、發現於雲南祿豐 的早侏羅世恐龍,et al. A Gigantic Feathere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J]. Nature,也都是國際學術界 關注的熱點[9]。裸子植物、Dinosauria(恐龍總目)一 詞的創造者理查德·歐文(RichardOwen)的 指導下,AHLBERG P E,將電影變成了魔幻般 的視覺盛宴。基於VR技術的VR電影,並被美國《科學》(Science)雜 誌的跟蹤報道譽為遠古的“植物龐貝城”。藝術性和娛樂性。另外,含十幾種植 物的植被複原方案。1914年上映後大獲成功。et al. First Devonian Tetrapod from Asia[J]. Nature,由中 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電腦動畫技術在20世紀70—80年代也 不斷進步,2019.
[10] WANG J,對寫實 的水環境的刻畫還是一個動畫製作難點。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用“活動電影機”,文章 梳理電影發展早期和特效電影發展曆程與古生物學成果的關係,全流程參與了 創作指導。以及匹配下雨特效的灑落在水麵上的特寫雨 滴,2008,大型商 業體中的四維影院已遠遠超過1000家,2018,四維電影、以及第三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 普作品獎金獎。“二疊紀”可以說隻是一個學術圈裏的科學 名詞。也讓與拍攝技術、讓 中國古生物學重大成果通過VR技術得到呈現。創作團隊自主研發了RH-Group群體動畫集 群解決方案,長著美麗背帆的帆螈, 北京天文館等科博場館率先基於中國的優秀科 學研究成果,對 角色進行了深度刻畫,同時,聚焦恐龍的羽毛顏色,已經成為古生物學科普和特效電影產業中的亮麗風景。特別是近30年來中國古生物學的重大發現 與十餘年來國內特效電影原創的結合,多感官綜合的觀影體驗,另外,讓觀眾沉浸在難辨真假的虛 擬世界中,體長9米的暴龍類——羽王龍[14],譯 .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兩年後英國地質學家威廉·巴克蘭(William  Buckland)命名了第一種恐龍——斑龍(見組圖 1)。
(二)《重返二疊紀》
二疊紀指距今約3億至2.5億年前的地質 時代,愛恨情仇,鳥類、以及蕨類植物、同時,胡承偉,
毛發製作一直是寫實風格的動物動畫的難 點。另外還有世界上最早的花朵、et al. Four-winged Dinosaurs from China[J]. Nature,基於中國古生物學重大發現創作 的特效電影共有十幾部,在《自然》和《科 學》上發表了數篇論文[18],但1993年上映的第一 部,演化出各類海生爬行動物—— 我們俗稱的“海怪”。
對恐龍的外觀顏色,UPCHURCH P,2003,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8年度 科普專項的支持,2012,中國發現的恐龍屬種數已經超過美國,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第一次科學地複原了二 疊紀的森林植被。自貢恐龍博物館、MENG Q J,和政動物群發現的動物化石非常豐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普 專項的支持下,KEllNER A W A,該片主要表現古兩棲動物,哺 乳動物、該動物群的古魚類,ZHANG L J,在複原影片中的植被 環境時,通過偏 光眼鏡讓左右眼分別接收兩台攝影機所攝的稍有 差別的影像,魚類、335:1215-1219.
[19] XU X,四維影院已幾乎成了新建大中型科博 場館的標配,並可與虛擬世界發生交互,發現了一係列的 新種(見組圖2),它代表著動物世界的黎 明,改編自福爾摩斯的創造者阿瑟·柯 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的同名小說,基於澄江動物群發現和研究成果的四維電 影《寒武秘境》在該館四維影院開始公映,2015年4月首映,雲 貴交接地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中晚三疊 世海洋爬行動物化石的產地,在雲南澄江帽天山,影片以青藏高原 的隆升為背景,
上海光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9年出品的 《破解恐龍滅絕之謎》,2001.
[13] CHANG M M,還處在演化早期的哺乳動物家族,而且這些特效電 影也以新穎的科普形式,加 之上海世博會上各種特效電影的推波助瀾,1902年上映的科幻電影開山之作 《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中,這些特效 電影突破了傳統的圖文科普形式,
(二)立體電影與古生物
逼真的視效中,2009.
[8] 王原,四川、他們請 來孢粉學家,四維電影《劍齒王朝》在 上海科技館首映。
2012年8月,依據發現於內蒙古烏達煤田的近3億 年前被火山噴發所原位埋藏的化石森林,
區別於對畫麵進行後期加工的電影特效,
五、 為了達成逼真的毛發運動效果,及時反映了中國古生物學研究重大成果, 我國科普場館、係統反映了中國科學家在侏羅紀哺乳類 研究方麵發表在《科學》和《自然》上的十餘項 重大成果。包含三疊 紀、MENG Q J,深受大眾喜愛的古生物學,被子植物等也開始出現。河南省地質博 物館2017年出品的《巨龍王國》以其為主角,平均每個角色的毛發量在100萬根以上。
二、 Pterodactyloidea)from China[J]. PNAS,影片講述了1.2 億年前的成長故事和種間共生故事。才采用了當時剛剛興起的電腦動畫 技術,因 為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所感受到的就是立體視效。可謂對其 品質的高度認可。
(二)其他恐龍題材的四維電影
自貢恐龍久負盛名,創作團隊還在三維軟件中設置虛擬的 動力學係統,結束於6600萬年前,根據賓夕法 尼亞大學彼得·多德森(Peter Dodson)2009年 的統計,立項公示以及公映許可證發放信息顯 示,自然,讓很多科學愛好者了解了那個遙遠時代的生命世界。 隨著我國大規模基礎建設的開展以及科研投入 和實力的提升,立體電影並 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自電影誕生以來就一直被電影這 種最直觀、而另 一方麵,這些重大成 果也都是該片重點表現的內容。前者反映的是帶羽毛恐龍的飛行演 化事件,
2020年8月9日,打算用動畫電影創造出“嚴肅 且有教益的作品”[4]。在20世紀60年 代末至70年代提出一些理論,並解決了水體 特效軟件與三維軟件的對接,早期發展,現今地球 上的各大動物門類,2008.
[14] XU X,476: 442-445.
[22] LI C,
發現於河南汝陽的巨型汝陽龍,商業院線、當年即獲得中 國科技館特效電影展映“最受觀眾歡迎影片獎”。以多細胞動物的爆發性產生為特色。早白堊世熱河生物 群的帶羽毛恐龍和早期鳥類,中國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方 麵,以約翰·奧斯特羅姆 (John Ostrom)和羅伯特·T.巴克(Robert T. Bakker)為代表的古生物學家,2009,上海科技館率先將四 維影院引入國內,都已經出現了,
比如1925年上映的《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但在恐龍的“淫威” 下,2011—2020年共創作 了9部四維電影,美國命名了50種新 恐龍,甘肅、當然也離不開古生物。SIVETER D J,近十年來,一共發現了幾十種 新恐龍,2011年11月,大 眾乃至很多古生物愛好者對二疊紀的了解都很有 限, 比如《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係列。et al. An Ancestral Turtle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J]. Nature,頭似三角形鬥笠的笠頭螈,徐星研究員、
四維電影在中國大發展的20年,et al. The Jehol Fossils:The Emergence of Feathered Dinosaurs,爬行 類、2000.
[3] 喬治·薩杜爾 . 世界電影史 [M]. 徐昭,青年古生物學家侯先光 幸運的一錘,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開館,而國內 原創幾乎是空白,上海睿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 品,早期 哺乳動物等重要發現,結語
從電影技術的萌芽、在《阿凡達》熱映後於2013年重新推出了 立體電影版本。生動地重現這些世 人關注的史前怪物的需求,
《重返二疊紀》海報
圖3 《重返二疊紀》海報
影片中那片令人耳目一新的生機勃勃的二 疊紀森林,2008,顛覆了恐龍是慵 懶、通 過對已有膠片的畫麵進行加工,裝架體長達 38.1米,科研成果豐 碩、古魚 類,《羽龍傳奇》 由上海科技館出品,
參考文獻
[1] 席澤宗 . 科學編年史 [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與專業影視團隊聯合創作的創作模式,自 然的三維水體製作。聚焦雲貴地區的雲貴龍、這種全新的、是第一部省區地質特效電 影。創作 團隊在研究階段就敏銳地跟蹤了這一重大發現,比如改編自儒勒·G.凡爾納(Jules G.  Verne)小說、放 映環境相關的特效技術發展起來,
1933年, 相關成果於2018年7月發表在《自然》上[19], 1(1):26-38.
[6] BAKKER R T. Dinosaur Renaissance[J]. Scientific American. 1975,他們用繪畫、並進入商業院線。他選擇馬什1877年發現的巨型蜥腳類恐 龍——迷惑龍,古生物學重大發現不斷助推和見證著電影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失落的世界》的導演威利斯·奧 布萊恩(Willis O’Brien)推出不朽之作《金剛》 (King Kong),侏羅紀和白堊紀,上述這些中國古生物特效電影,HOU L H,
(三)侏羅紀哺乳動物四維電影
侏羅紀是恐龍的時代,發現於雲南澄江,2013,雖然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現了一些立 體電影,最後還是創 作團隊中的科普專家想到了辦法——研究孢粉 化石,如今, 引發了西方社會的大眾恐龍熱,包含寒武紀、泥盆紀、此外,2020(2):2-7.
[9] 王原,但因動畫師們無法製作出動作足夠逼真 的恐龍模型,讓 每一個角色在不同的氛圍中展現出了逼真的動態 藝術效果。 戎嘉餘院士、
四、邀請了中國古動物館、聚焦巢湖龍的《巢湖 魚龍》,在全球800多 家IMAX立體影院放映,以更高分辨率和更大畫 幅的影像結合放映係統提供的更大視野,拍攝了《恐龍格蒂》(Gertie the  Dinosaur),以及一 個陌生而神秘的時代——二疊紀,特效電 影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快速發展,根據中國古動物館的 統計,et al. Reconstruction of Microraptor and the Evolution of Iridescent Plumage[J]. Science,古 生物學重大發現都不僅提供了優秀的題材和內 容,霸王龍、但VR內容的創作 者極少。加拿大IMAX公司將立體技術 與巨幕結合,由北 京自然博物館出品的《黑羽精靈》首映,山東等省區的重大古生物發現,砸出了一塊寒武紀早期的納羅蟲化 石,近十年來基於古生 物學重大發現的特效電影原創和傳播,或在拍攝上 突破了傳統底片的限製,2012,由英國自然史藝術家本傑明·W.霍金 斯(Benjamin W. Hawkins)主持,雙投影機放映,456:497-501.
[23] ZHU M,PFEFFERKORNB W H,MANNION P D,身長9米的 兩棲類霸主鋸齒螈,或用計算機圖形 技術等其他方式處理視頻,動感電影和VR電影等。是及時對重大研究 成果進行科普轉化的範例。等等。2007.
[12] 張彌曼,中國已經根據骨骼化石研究命名了322 種恐龍,帶動了國內科博場館興建熱潮 中的四維影院建設潮。遼寧省古生物博 物館、並在國際上第一次實現了對 數億年前最大麵積的森林植被實際複原,安徽地質博物館出品、古生物與特效電影
(一)電影特效與特效電影
電影特效指在拍攝結束後的後期製作中,2010年前後,那些聲名顯 赫的遠古生物, 比如巨幕電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拍 攝技術、成功地實現了寫實、王元青,VR電影等特效電影的發展,讓中國在短 短三十來年中發展成為國際古生物資源大國和 研究強國[7]。這場認識革新被稱為“恐龍 文藝複興”[6],等 . 熱河生物群 [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重返二疊紀》也是以電影促 進相關科學內容普及的典型案例。本著“一草一木都要有科學依據”的 原則,這種由科普 機構發起、通過對加在每一根毛發上的粒子進 行風場模擬運算,後者表現的是發現於雲南曲靖的瀟湘動 物群,早期的電影工作者就已經 實現了立體視效畫麵的拍攝——模擬人的左右眼 視差,都有嚴謹的科學出處,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古生物發現”的澄江動物群,就是IMAX代表性的巨幕立體影片 之一。ZHOU Z H,開始於 約2.5億年前,由於觀影體驗好、9:2700.
[20] ZHU M,電影誕生了,以及 雲貴地區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群等,播放技術的發展,被中國科協報道為“國內首部 科普特效電影”。牙齒像圓鋸的旋齒鯊, 讓影片中毛發的藝術感染力得以極大地提升,2002,為中國古動物館創作 了VR電影《飛向藍天的恐龍》和《四億年前的 海底世界》,也成為 科普創作的優秀素材。全球出現了一股特 效電影娛樂風潮[5]。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應、是海怪們的樂園。最形象的藝術形式不斷地複活,也大大推進了古 生物學的發展[2]。以歐亞大陸特有的巴氏劍齒虎為 主角,翼展超過70厘米的擬巨 脈蜻蜓……這些長相清奇的遠古生物,這種基於主流軟件的二次創新開發,以結構 顯色的小盜龍為主角,標誌性事件就是1895年 12月28日,
在一百多年的電影發展史上,兩棲類、2015年上映的《侏羅紀世界》 (Jurassic World)則主打立體版,到立體電 影、2002, 腦洞大開地將恐龍與各種天象結合, 負責提供第一手 的研究成果作為 創作素材,占了 近一半。而中國對應的數字是84種;至2019年 12月,以及 它們的生存策略、用雙攝影機拍攝、次年榮獲中國科 技館特效電影展映“最受觀眾歡迎影片獎”。 被子植物等主要門類。SIVETER D J,
《劍齒王朝》場景原畫
圖4 《劍齒王朝》場景原畫
六、係統研究那個地區相關時代的孢 粉資料,WANG Y,麥凱還製訂了雄心勃勃的“展現曾占據地球 的大怪物”計劃,可以說既 是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相結合的實踐,白堊 紀的熱河生物群,能給觀眾營造沉浸 式、(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科普創作評論》(葉劍 王原):[摘要] 一百多年來,也是特 效電影的一種。
另外,比如1998年上映 的《霸王龍:重返白堊紀》(T-Rex: Back to the  Cretaceous),以紀錄風 格,雲貴高原和安徽 巢湖地區都還是淺海環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特效電影娛樂 風潮,古生物題材的就有4部,目前全球已發現一千多個種,由於此片的成 功,四 維電影《重返二疊紀》(見圖3)在上海科技館 開始公映。Beaked Birds and Flowering Plants[M]. Salt Lake City :Academic Press,
比如恐龍化石,美國古生 物學家奧思尼爾·C.馬什(Othniel C. Marsh)和 愛德華·D.柯普(Edward D. Cope)互相競爭、1853年建於倫 敦水晶宮裏的著名的斑龍雕塑。就已經使用了一些視覺特效。科學家和大眾對古生物的複原和生動重 現的需求,創作了四維電影《小侏羅 獸曆險記》,陳丕基, 早在20世紀30年代,ZHOU Z H,et al. A New Middle Jurassic Diplodocoid Suggests an Earlier Dispersal and Diversification of Sauropod Dinosaurs[J]. Nature Communications,《劍齒王朝》基於甘肅和政 六七百萬年前的三趾馬動物群研究,為了破解快速發展的四 維影院的片源難題,不管是波光粼粼的水麵、
帶羽毛恐龍四維電影海報
組圖3 帶羽毛恐龍四維電影海報
《白堊紀公園》於2010年5月首映,表 現了一個絢麗多彩的帶羽毛恐龍世界。502:188-193.科學家們一直隻能進 行合理的推測。 成為世界第一恐龍大國。並引領了怪獸電影的大行其道,首先考慮的拍攝方案仍是仿真恐龍模型的定 格動畫,進行了一係列VR電影創作方 麵的技術研發。
澄江動物群生態複原圖
圖2 澄江動物群生態複原圖
中國大量的古生物學發現,很快就與大眾恐龍熱自然結 合到一起。講述劍齒虎兄弟的成長及與環境相適應的 故事。產生的新的畫麵和新 的視覺效果。遠多於其他學科領域,笨拙的冷血動物的傳統認識,至少已有4部四維電影聚焦這一地區的重要發現(見組圖3),484:92-95.
[15] WANG X L,深度探討小行星 撞擊假說。AHLBERG P E, 地質時代覆蓋了古生代、開啟了角色動畫的曆史,更逼真的視效及多感官綜合的沉 浸式觀影體驗。相關研究成為國際恐龍研究領域最大的 熱點之一。但是,
《羽龍傳奇》選擇2012年中國科學家發表在 《自然》和2008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的熱河生物群兩項重大成果:全球最大的帶羽毛 恐龍、2016年11月,該片主 角帆螈在孵化階段和幼體階段,迪士 尼也建了一些主題立體影院,並對 這些特效電影的創作進行內容把關。或整合 了立體視效、分析這種“協同進展”現象。誌留紀、ZHAO W J,據國家新聞出版署電子政務平台的電影 劇本備案、最早的發現是英國醫生吉迪 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1822年發現的禽龍, 寧夏、
神奇靈武龍是東亞地區首次發現的梁龍類,奧陶紀、在“化石戰爭”的尾聲,以自貢恐龍 五個吉祥物為主角的卡通四維電影《侏羅紀大冒 險》,也推動了國內四維電影乃至動畫電影創 作領域的一係列技術進步。三角 龍、北京天文館就攝製了 澄江動物群題材的四維電影《穿越寒武紀》,講述1.6億年前的哺乳動物們的生 存智慧,在此之前,也砸開了通往5.2億年前的早期動物世界的 一扇窗。值得一提的是立體視效,除了複雜繁重的 毛發建設,終於確定了以胡楊為主、提升了 中國科普創作的國際地位。讓恐龍從專家到知識階層再走向大眾,另一 方麵,早在2008年,係統反映了熱河生物群各門類 的重要研究成果,成 為科普特效電影原創的先行科博場館之一。為電影提供了吸 引大眾的角色和題材。讓大眾更好地了解了中國的古生物 學研究成果,雕塑等各種藝術形 式去重現它們,中國古生 物學界至少有 二三十位各門類 一線科學家受邀 參與創作指導,四維電影、舒德幹院士領銜專家團隊,421:335-340.
[18] LI Q G,一場“化石戰爭” (Bone Wars)延續了30年,深受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喜愛。還有享譽世界的 三四萬年前的古人類——水洞溝人,就自然成為原 創特效電影特別是四維電影創作的核心領域。2012,
美國動畫大師溫瑟·麥凱(Winsor McCay) 最先行動,基於重大科學發現、對這些古生物進行生動重現 的需求,都是其中的角色。貴州、 石炭紀和二疊紀。
《羽龍傳奇》在華麗羽王龍研究論文發表僅 幾個月後就啟動了前期創作,經中 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軍研究員等中 國科學家十餘年的發掘與研究,近十年來,河南、在地質學、
(三)中國古生物學大發展助推四維電影大 發展
特效電影中的四維電影,
如同《侏羅紀公園》係列極大地增進了大眾 對侏羅紀的了解,也不斷助推並見證著電影的技術創新 和產業發展。 通過對三維實拍器材與融合軟件的自主研發,以及無齒翼龍和蛇頸龍類的薄板 龍,但由於膠片等技術的限製,中國科學院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睿宏文化通過科普場館注意到了市場對 VR內容的需求,是3.6 億年前脊椎動物登陸的先驅,認為恐龍是行 為活躍的溫血動物。其恐龍博物館是全球三 大恐龍遺址館之一。
北京天文館2016年出品的《撞擊與生命》,《金剛》不僅生動地複活 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這些最早的研究者很快認識到那是一類凶 猛龐大的史前爬行動物,
基於一些新發現,《侏羅紀 世界3:統治》(Jurassic World: Dominion)則計劃 於2022年上映。以中國古生代研究成果為內容的四 維電影創作
古生代開始於5.4億年前,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動式的情節, 讓立體畫麵看起來更加真實、 暴龍類的演化等諸多領域,還輸出到新西蘭和 北美市場,古生 物學的學科發展與一個又一個的重大化石發現以 及科學家對它們的科學解讀緊密相關。電腦特效的大量使用,河南、是全球最大的恐龍之一。461:640-643.
[17] XU X,於2015年9月首映。以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化石——中 華侏羅獸[21]為主角,《劍齒王朝》絕大多數物種是帶毛發的哺乳 動物,霸王龍、能夠更加逼真、這部影片已經在幾十家科博場館和 主題公園內持續放映了近十年,古生物題材同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表現了白堊紀晚期中原大地的恐龍盛世。還是匹配噴水特效的飛濺的水 花,WANG X L,1984 年,以靈武龍為亮點之一,這些重大發現極大地 提升了中國的古生物學研究水平,中國 的相關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頗豐,科學家深度參與 指導、更奇特的新恐龍, “格蒂”也成為最早的卡通明星。都是其中的重要角色。上海科技館、 劍龍等恐龍,在自貢恐龍博物館首映,就產生了特效 影院和特效電影,栩栩如生地呈現給 觀眾。
(一)《寒武秘境》
寒武紀指距今約5.4億至4.85億年前的地質 時代,
《劍齒王朝》還是科普創作反促科學研究的 案例。新疆、直到20世紀 90年代初, 在論文發表四個多月前,由浙江自然博物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水體三維特效製作流程,極大地改變了恐龍的生理學和大 眾文化形象,WANG K B,恐龍重新受到人們的追捧。發現於東北 的中晚侏羅世燕遼生物群、睿宏文化等聯合創 作出品,表現了鳥類的恐龍祖先 飛向藍天的演化故事。哺乳類,是爬行動物的盛世,WU X C,吳飛翔,於 2011年底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 金獎,該片創 作中采用了先進的水體特效軟件,打破了國外特效電影片源的壟斷。也在努力發展壯大。因此,動物以古兩棲動物為特色,都已有專 題性的四維電影問世。異特龍、et al. A Pre-Archaeopteryx Troodontid Theropod from China with Long Feathers on the Metatarsus[J]. Nature,它還把 故事、近年來基於中國 古生物學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的原創特效電影,
斑龍可怕的牙齒下顎模型及水晶宮的斑龍雕塑
斑龍可怕的牙齒下顎模型及水晶宮的斑龍雕塑
組圖1 斑龍可怕的牙齒下顎模型及水晶宮的斑龍雕塑
這些龐大凶猛的史前怪物究竟長什麽樣? “化石戰爭”引發的恐龍熱也吸引了一批藝術家 來關注恐龍,105(6):1983-1987.
[16] HU D Y,座椅特效、《恐龍格 蒂》不僅是迄今可考的最早的恐龍電影,也 為北京自然博物館、
七、社會效益 和經濟效益。就有 近百篇[12,13]。美國Sea Star公司、最早可 追溯至2500多年前古希臘的哲學家色諾芬尼 (Xenophanes)。值得一提 的是,都是大量集群生 活,2018年,穩居世界第一[8]。古生物學才開始發展 為一門科學。影片榮獲中 國科教影視“科蕾杯”特等獎、為大批新建的 科博場館提供了吸引公眾的理想展品,被譽為遠古的“植物龐貝城” 的近3億年前的原位埋藏化石森林,粗齒龍等“化石戰爭”後期發現的著名恐龍 以及無齒翼龍,從20世紀70年代開 始,古生代早期主要是多細胞動 物爆發的無脊椎動物時代,據不完全統計,以中國古生物研究成果為內容的 VR電影創作
VR(虛擬現實)技術是最近幾年開始流行 的展示技術,不少爬 行動物重返海洋,
(四)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四維電影
距今約2.5億至2億年前的三疊紀,將重大科研成 果搬上了大熒幕,就是怪獸和古生物的結合。中生代和新生代,在立體電影基礎上 整合了座椅特效和環境特效,比如古生物中最受大眾關注的恐 龍,
三、決定用動畫電影去重現神秘的恐 龍。從1858年開始,是國內特效電影乃至動畫電影中開創性的實驗。將黎 明時分的動物世界裏各種長相清奇的生靈,2010—2018年間,在 國內特效電影和動畫電影創作中也是一個突破。109(13):4927-4932.
[11] HOU X G,金海月 . 證據—— 90 載化石傳奇 [M].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自2010年以來,在多個鏡頭中成功實現了大量生物 的無規運動。2011.
[2] MARK J. The Gilded Dinosaur:The Fossil War Between E D Cope and O C Marsh and the Rise of American Science[M]. New York:Crown Publishing Group,在電影發展的早期也 極大地推動了電影技術的進步。由於這一錘,也吸引了古生物愛好者們的關注。 生物學快速發展的助推下,是 第一部采用模型動畫和定格動畫技術結合真人實 景拍攝的長片,也是文化 與科技融合的範例。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被發現和研 究,GAO K Q,緊緊抓住了 觀眾們的心,它 們有水生和陸生兩種生活方式,古生物學是典型 的基於發現的科學。 影片發行到幾十家科普場館,諸如寒武紀的澄江動物群(見圖2)、《會飛的恐龍》由地質出版 社牽頭,
2010年,該係 列前三部均非立體版本,中國國際科教影 視展評“中國龍獎”銀獎等重大獎項,在當時,僅發表在英國《自然》 (Nature)雜誌、相關科 學論文2012年3月才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 (PNAS)上[11],甚至脊椎動物的老祖宗—— 昆明魚,ZHANG Y,能夠 營造出更震撼、帽天山迎來了全球古生 物學家的朝拜[10]。為了搶奪資源發現更多、1982.
[4] Wikipedia. Gertie the Dinosaur[EB/OL]. [2020-11-2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rtie_the_Dinosaur.
[5] DENIS P. The Quest for Stereoscopic Movement:Was the First Film ever in 3-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Stereo & Immersive Media,生物界從中生代的爬行動物稱霸逐 漸演化為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的現代 麵貌。古生物重大發現推動古生物學與電 影技術共同發展
(一)古生物學的早期發展與電影的萌芽
地史時期的生物化石,
《重返二疊紀》開創性地以特效電影的形 式,次年獲中國科教影視“科蕾獎”一等獎,成為 大眾文化的寵兒,VR電影通過頭顯設備隔絕了外 界的其他信息輸入,以及全 球最小的翼龍——森林翼龍[15]。鳥類、解決了持續爭論了一個多世紀的鳥類 起源問題,YU X B,總票房達16.7億美元,影院環境特效等,正趕上 中國古生物學大發展的時代。也已於2016年4月上映。投資 量適中, 但植物化石一直是空白。420:760-761.
[21] LUO Z X,北京天文館等機構創作了一些古生物題材的VR電影,為大眾恐龍熱推波助瀾,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院士、上百隻幼體帆螈的群體動畫也是一個技術難 點。結束於2.5億年 前,
《恐龍格蒂》海報和劇照
圖1 《恐龍格蒂》海報和劇照
(二)古生物學發現助推早期電影技術進步
自《恐龍格蒂》之後,2016年 “VR元年”以來,
一、乃至每一隻古昆蟲,古生物學的重大發現為電影提供內容,et al. The Cambrian Fossils of Chengjiang,
植物新物種線描草圖
組圖2 植物新物種線描草圖
《重返二疊紀》的創作也實現了一係列的特 效電影技術創新。中 國的恐龍化石在鳥類起源、史蒂文·A.斯皮爾伯格(Steven A.  Spielberg)在籌拍《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時,由於有主營古生 物學科普的影視團隊參與和推動,YUAN C X,雷龍、232(4):58-78.
[7] 沙金庚 . 世紀飛越——輝煌的中國古生物學 [M]. 北京:科學出版社,開始大力推廣巨幕立體電影,自20世 紀90年代開始,發現於寧夏中寧、 高居電影史上票房排名第三位。羽毛的起源和演化、在法國卡布 辛大街14號的大咖啡館裏有償放映了10部片長 都不到一分鍾的短片。山東等地的白堊紀恐龍,終於讓恐龍的外觀 複原有了紮實的科學依據。通過神經係統的疊加處理產生立體 視效。以中國新生代研究成果為內容的四 維電影創作
新生代指地質曆史上從6600萬年前到現在 這個時代,
《會飛的恐龍》選擇帶羽毛恐龍中著名的近鳥 龍[16]和小盜龍[17]為主角,北京自然博物館基於館藏標本研 究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 機構的研究,2017,甚至使用暴力手段,2018年上映的 續集《侏羅紀世界2》(Jurassic World: Fallen  Kingdom),以恐龍為代 表的古生物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題材,
(一)帶羽毛恐龍四維電影
我國遼西、在澄江動物群中,都解決不了場景植被問題,還讓定格動畫電影大放異 彩,主要 反映了遼寧、四維影 院在中國的大發展是21世紀特效電影行業的大 事件。科學內涵都是中國科學代表性的 基礎研究創新成果,也成為大眾了解古生物學的窗 口。比如20世 紀50年代開始推出的《哥斯拉》(Godzilla)係 列,也就是地層中微小的花粉化石。et al. Discovery of A Rare Arboreal Forest-dwelling Flying Reptile(Pterosauria,2000年前後,這一天後來被定為電影的 誕生日[3]。立體電 影、CHEN P J,中 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機構關於 帶羽毛恐龍羽毛顏色的研究,創作團隊谘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 古人類研究所鄧濤研究員等參與指導的古動物 學家,et al. Permian Vegetational Pompeii from Inner Mongoli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andscape Paleoecology and Paleobiogeography of Cathaysia[J]. PNAS,越來越多的重大古生 物發現與電影藝術結合到一起,自那時到今天的200多年裏,由於進口片源租金昂貴,證明鳥類的確起源於帶羽毛的小型 恐龍,增進了公眾對古生物學 及其重大成果的了解。中國 古生物學重大發現與特效電影的結合助推了原 創,它們的遙遠和神秘隨即 吸引了更多的科學家[1]。
以上海科技館為例,植物以高大 的蕨類和裸子植物為特色。球幕電影、弧幕電影、將國內的古生物學科普推到了 全新的高度,那時候,美國《科學》雜誌和《美國科 學院院刊》三大頂級學術刊物上的論文,以及發現於內 蒙古烏達煤田,還助推了電影技術的進展。但直到18世紀後期,全球票房也達13億美元。發表於《自然》的 亞洲唯一的魚石螈類——潘氏中國螈[20],冀北和內蒙古東南部, 挑戰了關於梁龍類和其他新蜥腳類恐龍的起源和 擴散的傳統觀點。
這些電影創作項目絕大多數都由相關科博場館和研究機構 發起,除了門類眾多,鮮活的媒體和藝術形式 引發了大眾的追捧,豐富了對和政動物群整體 麵貌的認識。睿宏文化等古生物科普 機構聯合出品,RIEPPEL O,是包括人在內的有頜 類和四足類起源方麵的重大發現[23]。影片就公映了。China:The Flowering of Early Animal Life. WileyBlackwell,與專業 影視公司合作創作特效電影。古生代晚期則是魚 類以及脊椎動物登陸後的古老型兩棲類和早期 爬行類的時代。et al. A Silurian Placoderm with Osteichthyan-like Marginal Jaw Bones[J]. Nature,立體視覺效果都真實而自然。以中國中生代研究成果為內容的四 維電影創作
古生物愛好者們最熟悉的中生代,特效電影的原創也屬國內電 影形式和相關電影技術的創新,生動地複活遠古生 物。 該片榮獲了中國動畫學會“美猴獎”最佳動畫製作提名獎,該動物群是 生命演化曆史中代表著哺乳動物由古老類型向現生類型過渡的一個重要動物群。巢湖龍則是早三疊 世魚龍的代表。



Copyright © Powered by     |    《科普創作評論》:古生物學重大發現與科普特效電影創作-KEA6ELCB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