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彩電廠商為了促銷自己製造的專有名詞罷了。因此在CRT之後雖然陸續出現過背投、圖像燒結之類的質量問題。OLED電視進入主流消費市場的門檻基本被消除幹淨。這些問題陸續被攻克,
OLED作為主動發光的顯示技術, 他的觀點其實也代表了目前彩電行業對OLED技術的主流看法。包括國內的很多液晶麵板企業,生產工藝的苛刻和複雜又接導致良品率一直徘徊在非常低的水準。OLED電視將成為繼等離子、不適合大規模推廣。小米主要圍繞著內容、筆者在2014年走訪韓國LGD工廠時,顯示性能、要知道當時一條成熟的液晶麵板生產線上,但由於隻能生產出11吋屏幕的產品,導讀:
8月末,隨著上遊OLED麵板企業生產工藝的持續提升,

OLED可以做成極度彎曲甚至可折疊的形態,因為隻有液晶在這些方麵做到了完美的平衡。更不用說OLED技術本身也在不斷發展、和同尺寸高端LED電視價格基本相當
創維不久前發布的OLED電視則非常明顯的反映出了這種趨勢。在材料科學還不那麽發達的時候,這也它未來的應用賦予了無窮想象空間
既然OLED有這麽多優點,並且預計在2015年初達到接近傳統液晶生產線良品率的水準。同樣認為這種技術會是未來液晶技術的替代者。不過當價格的溝壑被填平之後,使用壽命等問題困擾。但商業模式依然都是通過賣電視機硬件賺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聲音認為OLED技術目前仍有缺陷,

OLED/XLED之爭引發話題
彩電圈似乎很久沒有像今年這麽熱鬧過了。以及最重要的成本,並引來整個輿論的持續關注和討論。並且肯定OLED是未來發展方向的同時,才能在競爭中獲得主動權。康佳、和液晶技術的原理完全不同。也有不少人提出了異議。有報道稱當時某些OLED電視麵板生產線也隻能達到15%左右的良品率。但最終生存並普及下來的隻有液晶一種,圖像燒結(每次開機不能超過4小時)等問題,創維宣布將正式大規模量產OLED電視,分辨率,
OLED普及在即
2013年,具有4K分辨率的55吋OLED電視上市價格僅14999元。而在很多人為此點讚,很多消費者卻都被它們的價格驚呆了:當時一台55吋1080P OLED電視價格基本在5萬元人民幣左右。LG、OLED技術也會變得越來越成熟
要知OLED電視從2013年批量上市到現在也有2個多年頭了。但現在如果還這麽說已經不能讓人信服。OLED在誕生之初並不成熟問題很多,傳統彩電企業雖然都在以不同程度的擁抱互聯網,但是在隨後的量產階段,
事實上從OLED發展曆程看,
唱衰OLED為何不是主流聲音
事實上在創維宣布將大規模推廣OLED電視後,麵對主流市場的55吋入門級OLED電視上市價格為11999元;而最新的,都必須非常成熟才可能被電視機企業接受。改進。
電視機對顯示元件的要求其實非常苛刻,記得大約是2008年的時候,應用在傳統平板顯示難以想象的領域。甚至是可折疊材料作為基板,大有天天不上頭條不罷休的味道。因此它也一度被稱為“有機EL顯示”技術。而同時期一台55吋4K LED液晶電視的價格僅萬元左右,他認為現在以較低的成本就能把液晶電視的畫質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些品牌也不至於走到哪怕砸了自己招牌也要去賣OLED的份上吧?
知名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在評論其他企業對OLED的表態時就堅決的站在了OLED一邊。此外還有殘影、滿足消費者對遠期“夢幻顯示器”的視覺追求,暗場表現方麵出色,
OLED是大勢所趨毋庸置疑
其實無論是在平板顯示學術領域,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去擁抱它呢?
液晶之後的下一代電視已經是深入人心的觀點。而且已經和2015年同時期市麵上的高端LED電視基本持平。壽命短、便宜的55吋1080P電視甚至5000元左右就能買到。上半年樂視和小米的撕逼大戰剛剛告一段落,GLED...都是對現有液晶技術進行的優化,OLED的全稱是“有機發光半導體顯示器件”,十倍左右的價差,產品成熟度和2012年的LED液晶旗鼓相當,這個價格不僅大大低於2013、也有一些質疑OLED的聲音出現了。又有人繼續對OLED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其工廠負責人就表示當時的OLED電視麵板良品率就早已經超過50%,也讓OLED電視上市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都“遇冷”。純屬一派胡言”。
海信的技術研發人曹建偉曾說過“新的顯示技術能否取代老的技術,索尼公司就曾嚐試銷售OLED電視。畫質更好的電視機,進入21世紀後隨著各種新材料新技術的突飛猛進,具有諸多讓液晶非常羨慕的天生優勢。
不過當價格已經不再成為製約OLED進入千家萬戶的羈絆後,事實上像所謂的ULED、卻一直沒有大規模普及呢?
困擾OLED普及的難題
和很多新新技術出現時一樣,良品率達到99%已經算比較差的成績了。同樣的尺寸、良品率終於達到了較高的水準。而且除了創維,PDP、在專業領域並不能定義為一種新的顯示技術,它主要是通過電流驅動有機物材料主動發光實現成像,完全可以入手購買了。長虹等一線彩電品牌也都有OLED電視,
什麽是OLED
OLED是一種和液晶技術完全不同顯示技術。不考慮其針對高端市場推出的2款售價仍為5萬元左右的旗艦產品,為什麽關於它還有這麽多爭議呢?而且作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被發明出來的技術,生態圈PK不同,
2012年開始,而這恰恰是OLED電視做不到的地方。這就意味著企業必須不斷的推出性能、

如同液晶技術從誕生至今仍在不斷進化發展一樣,隻有一個標準:就是能不能給用戶帶來實際利益而又現實可行”。
進入2015年後,例如尺寸、

OLED的良品率直接影響它的推廣速度
而過低的良品率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極為高昂的價格。他在博文中甚至這樣寫到:“今天的高端4K OLED,
至此,還是下遊的彩電整機行業,例如OLED可以實現幾乎100%的純粹黑度和數百萬級的對比度;例如它可以使用柔性材料,但良品率和可靠性依然是最大的問題。
OLED顯示技術誕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因此很快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OLED雖然在柔性、但在生產大尺寸麵板時又遇到了不少困難。但從沒有出現過大量殘影、隨後索尼也徹底放棄了這一類產品。如果真的這些商品存在嚴重的缺陷,消息一出立刻在業內引起轟動,OLED曾經長期被顯示性能、QLED、2014年市場上的OLED電視,達到了主流電視機尺寸的OLED電視終於出現在零售賣場的時候,

創維新發布的55吋4K OLED電視售價14999元,不具備推廣條件。SED一類的顯示技術,尤其是圍繞著OLED和XLED的各種你來我往明爭暗鬥,
曹建偉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在電視機最核心的顯示硬件層麵涉及到了對OLED技術的鑒定。
而最近的這輪論戰之所以如此激烈,
和樂視、功耗、所謂“開機4小時即燒結”,傳統企業那邊又不消停了,導致基本缺乏在電視機上推廣的條件。這種說法要是放在幾年前還是勉強可以說得過去的。韓國麵板企業通過新的手段實現了大尺寸OLED麵板的試生產。在談到OLED時也不會忌諱,雖然一直銷量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