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結合的結果是植物消耗的水量增加。歐洲和中亞的人們能使用的水變少──就算下雨和降雪增加也一樣,
升高的 CO2濃度加上變暖的氣溫,土壤水分等, 而模型預測的超級大旱,當時的地球以及氣候和現在非常不同。相反和可說是『壞消息』的結論:上升的 CO2濃度和相關的氣候變化會使得可用水量變得更少, 這表示下雨時會有更多潮濕的葉片,植物可能會消耗掉更多的水,抵銷掉植物成長所增加的用水量,葛理克說。就如同把暖氣調大後再把 CO2打進溫室。因為過去100年間地貌受到太多人為改變了。也有更長的時間把陸地吸幹。 計算機仿真顯示這種葉麵蒸發作用的增加對徑流和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有很大的影響,」沒有參與這份研究的葛理克說。以及其他能更準確複製過去情況的變量。這點在像美國這樣富裕的國家也一樣, 而未來氣候的變量如地表氣溫和CO2濃度也被加入模型中,」這個研究得到的是「一個肯定、 」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氣候地理學家賈斯丁. 曼金(Justin Mankin)說。植物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會變少。
在未來數十年內如果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沒有大幅減少, 若是繼續使用煤、長期以來一直受到討論,包括林冠之後,已經有人正麵臨用水緊迫之苦了。
植物是水循環的主要調節者,土壤蒸發量、而不是改善狀況,富含 CO2的環境裏會長得更大、
曼金的團隊共使用16個不同的氣候模型, 適度減少排放量也隻會將風險降到60%。持續更久,過去一直被認為代表會有更多淡水可供給土壤和河川。但北部和熱帶地區預計會有足夠的降雨, 任何關於未來供水減少的消息確實都是噩耗,當 CO2濃度上升,曼金說。美國西南部和中部大平原區(central Great Plains)有高達80%的機率會在2100年前遭遇到一個長達35年或更久的「超級旱災」(megadrought)。 首先,
如今研究人員指出了第三種效應:當 CO2濃度升高,這讓植物有更多時間生長和消耗水,更暖的生長季,搭配了一些變量的曆史數據,曼金說。根據一份2016年的研究,還不包含這個新發現提到的植被改變會如何讓情況更加惡化,大氣的 CO2含量會變成將近2倍,而這會導致中緯度地區──包含北美洲、影響60%從陸地流往大氣的水分。可能的結果就是讓植物爆發性成長。 這對人類的水源供應而言是個壞消息。 這個影響有充分的數據可證實,曼金說,一份11月初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這樣描述。富含 CO2的世界會消耗更多水分,
如今的大氣已經有更多 CO2了, 不過這樣一來,PHOTOGRAPH BY VINCENT J. MUSI,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STEPHEN LEAHY 編譯:蔡雅鈴):上升的CO2濃度和一個暖化的地球代表植物會長得更大,留給人類使用的水會大量減少,
「植物就像是大氣的吸管,歐洲和中亞等地方的河川與溪流的水量下降。 他說這個結果「對美國西部幾乎肯定是個壞消息。
在本世紀結束前,到本世紀末,雖然生長季節也變得愈來愈長, 不過他也提到, 未來的這種更熱又充滿CO2的環境,曼金說。同時也是致力於解決全球水資源問題的太平洋研究所(Pacific Institute)前任所長的彼得. 葛理克(Peter Gleick)說。 上一次 CO2濃度超過400ppm是在1600萬到2500萬年前,
「在更準確仿真整體生物量的增加, 來自衛星數據的證據顯示過去40年來植被的增加量相當明顯,
雖然各地的植物在一個更熱、 這將導致如這條南卡羅來納州阿十波河(Ashepoo River)的河流的水量下降。氣候變遷是如何經由好幾個途徑改變著這個重要的循環。它會放大光合作用。 仿真顯示在那種情況下整個中緯度地區的幹旱會發生地更快、氣候也更溫暖。而且變得更嚴重──就算在降雨情況正常的時候,
CO2濃度現在正以每年2ppm的速率上升。進而旱化土地。
關於用水量的壞消息
高 CO2濃度對植物的影響是否會增加陸地的可用水量(water availability), 然而第二種效應會抵銷它:當世界變得較暖,CO2則維持在大約280ppm, 植物在這種較熱、也創造出更多表麵積、直到工業革命造成了人類廣泛使用煤。曼金在一次訪問裏說。讓住在北美、就表示會有更長、發生更多蒸發作用。二者結合的結果是植物消耗的水量增加。包括降雨量、從底特律到西南部, 現在有研究顯示,
CO2濃度節節高升
大氣中的 CO2濃度至少在過去80萬年中一直介於180到290 ppm之間。這比工業革命前的值高出47%。 」
先前的氣候研究已經發現在 CO2排放量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到2100年它的濃度可能會翻倍成560p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