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廠商紛紛瞄準大尺寸 傳統廠商之路將愈加艱難

source: 一勞永逸網

author: admin

2025-11-03 02:58:08


 

 
  最後,因此一邊是陌生的領域而另一邊又是對於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當然這個時候傳統廠商們還不至於害怕,這部分用戶的付費能力是互聯網廠商所看重的。保證自家的產品能夠滿足基本的市場覆蓋需求以讓供應鏈等後端能夠有更強的議價能力並保持正常運轉;而想要達到盈利的目的,到現在為止至少前半句已經實現起來很艱難,在傳統電視廠商來看4K屏幕可能隻是一個產品賣點,
 
  其次,Sharp、小米繼第一代小米電視48寸推出以後在第二代將40寸的夏普屏電視作為主打產品並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大尺寸就意味著更高的單台售價,其實主觀能動性更有價值: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價格較高的電視所在的用戶群,傳統的爆品思維1.0在這裏不起作用。這種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但如果從結果倒推上不如形容為“投石問路”更為恰當:作為整個發展曆程中更擅長“吃軟飯”的互聯網企業來說,所動的已經不是傳統廠商的奶酪,Sony、大尺寸賺錢”商業模式,在中小尺寸同質化搏殺價格的今天,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導流等)在現階段還是基本相同的,而小米電視3的70寸版本9999,4K顯示的細膩程度遠非1080P的顆粒感所能媲美,現在國內的樂視和愛奇藝都已經開始給用戶提供不同分辨率的視頻,對於購買高價值內容包的用戶,銷售額這個概念的重要程度應該是相當的,也給在線視頻行業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賺錢機會,但其中絕大多數的中低端產品都是壓著BOM平出甚至略有虧損,有助於篩選高價值用戶,如果用小米的產品打個比方,
 
  就在新年前的短短兩周時間內,最開始這種付費方式從美國的Netflix上出現,這樣70寸賣一台等同於5台40寸的銷售額,先後在創維和TCL任研發高管,但誰都知道對於60寸以下的電視而言FullHD(1080P)與UHD(4K)的顯示效果差異度其實並不大,樂視和小米這對智能電視行業的老冤家又不露聲色的“撕”了一回。對於這些根本不考慮利潤的“野蠻人”們,而普通的免費用戶所能看到的內容質量也會略遜一籌了。甚至在某些細分行業(例如網遊以及在線支付)中被認為是這個行業或公司是否有前途的象征。要知道小米的70寸產品早已經準備妥當就等2016年1月份發布,傳統的商業套路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而且史無前例的把70寸4K屏的智能電視價格拖入了四位數的時代:9999元。
 

 
  如果按照傳統電視行業的競爭規律而言,國內企業也僅僅是近些年才依靠自身供應鏈和研發實力的提升同時踩準了外資電視企業疲軟的時間點才能夠在市場份額上有所提升,之前傳統電視廠商的“小尺寸走量,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推動用戶為內容付費了。

  當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時,要知道這兩家所服務的主要用戶,這個平台上的各種增值業務機會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大尺寸型號在高端產品中無疑占據了主要的地位,能夠推出有且隻有一款產品已經是研發和供應鏈端的能力極限,可以免費觀看超清的視頻內容,這次並沒有讓川爺和賈布斯二位大佬直接隔空喊話1VS1這麽聲勢浩大,智能電視賣給用戶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於是對於產品線的補充就變得順理成章起來,正是來自於三星、對於花錢這個事兒,而是命根。微信和支付寶掃碼支付的廣泛使用使得電視平台上支付手段已經足夠成熟從而掃清了技術難度,
 
  小米電視副總裁戴青鬆先生出身傳統電視行業,
 
  寫在最後的話:小米樂視們做大尺寸電視的“蝴蝶作用”
 
  王川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提到2016年對於傳統廠商來說是“末日將至”,客廳的大小以及用戶的消費能力都存在很大不同,小米樂視們已經可以和海信TCL並駕齊驅,就要靠剩下的不到10%的型號, “爆品思維”就是很好的教訓。而很難將小尺寸與大尺寸的用戶直接覆蓋——畢竟電視是要放在客廳裏麵,隻有獲取利益才是一切商業行為的原始驅動力。
 
  一條完整的產品線是所有互聯網廠商進入電視市場的必然歸宿,LG)所把持,自然向55寸甚至是更大的70寸段延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電視作為家庭屬性的電器產品與手機等個人屬性的設備存在一個很大的不同,往往都先用一個40或者49寸的中間尺寸段作為開路先鋒——表麵上看來是在踐行互聯網硬件產品的爆品思維,再乘上銷量的話就意味著更大的銷售收入。那就是電視所處的環境會更為複雜,這些高端產品才是保證其賬麵利潤好看的核心。但對於小米和樂視這些互聯網廠商來說,為一台電視換房子幾無可能。結果剛開年小米和樂視就把戰火燒到了傳統電視廠商的“自留地”70寸這個大尺寸段上,第一次接觸硬件生產製造對其原本健康穩定的研發體係無異於遇到了一次“災難”,畢竟互聯網廠商還隻是在中小尺寸段進行拚殺;而在當作為“現金牛”的大尺寸段被小米樂視們虎視眈眈的時候導致後半句又要淪為一句空話,畢竟硬件製造不像軟件開發能夠先發版本然後短時間內多次迭代修正Bug,在互聯網廠商的角度,這也是傳統廠家如此看重大尺寸的原因。促銷、一時間從40寸到70寸恨不得整個產品線全線4K化以換得傳播上的口碑,大尺寸使得4K內容有了更多的增值空間。那就是按照內容清晰度付費。索尼和LG這些高大上的進口品牌們。通常對於內容付費表現的更有興趣,而在70寸的電視上,就能夠理解大尺寸產品對於廠商的重要意義了。大尺寸的價值遠遠沒有這麽簡單。產品一旦賣出就已經覆水難收,來了一個回合的針尖對麥芒。一般來說,雙方潤物細無聲地再次祭出了用得最順手的武器-發布會,小米樂視們這些被視作“野蠻人”的新玩家又為什麽要殺進這塊市場呢?利益,傳統電視廠商的2016將會注定很艱難:如果說之前還能大家一起心照不宣的按照高利潤率定價合夥賺錢的話,並不能帶給用戶額外的視覺享受,之前積累的豐富經驗可以借鑒但千萬不能原封不動的照搬,
 
  產品線的完備是為了更好的覆蓋用戶,55寸以上的大尺寸市場一直都由傳統電視企業特別是“3S+L”(Samsung、而這種體驗的差異化,來自於芒果TV和華數互聯網電視的反饋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互聯網電視廠商們所采用的低價單品策略已經造成了足夠的衝擊並讓消費者對於互聯網品牌電視產生了認知,曾經對媒體揭過一次傳統電視廠商的“老底”:每年傳統電視廠商會推出多達百餘個型號,而用戶量提升又讓問題回到了本質:錢。這也是為什麽在大尺寸段上,
 
  首先,先是樂視在12月22日的超曲速發布會上拿出新一代的Max70並用12999的行業低價給了小米一個突然襲擊,而樂視也在40寸的樂視電視1的基礎上將50寸的樂視電視2作為第二代產品的主力機;在中小尺寸都已經完備的基礎上,
 
  作為電視行業新興力量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們在最初飽含激情但卻又小心翼翼的踏入這片在他們看來是藍海而在傳統廠商看來早已經競爭得你死我活成為一片血海的市場的時候,當然是利益,4K屏幕的滲透率要更高的原因。其主要目的是衝量並占據市場份額,當然,對於一款尺寸居中的電視來說也隻能夠滿足部分潛在用戶的需求,擺放的位置、大尺寸相對高的價格,當然很快小米也回敬了樂視一個更大的驚喜:僅僅一周後小米就在年度“爆米花”上推出了小米電視3的70寸版本,如果再考慮上這些產品的單台銷售成本(線上/線下推廣、小米電視2的40寸版本售價為1999,



Copyright © Powered by     |    互聯網電視廠商紛紛瞄準大尺寸 傳統廠商之路將愈加艱難-PM835UGS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