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進行了86次實驗,統計出沒有紅嘴牛椋鳥作伴的黑犀牛,啄食上麵的寄生蟲和昆蟲。為南非赫盧赫盧韋-印姆弗魯茲公園的部分黑犀牛,
澳洲維多利亞大學行為生態學家普洛茨及其團隊,再對園內黑犀牛作長達27個月的觀察實驗。如果作伴的紅嘴牛椋鳥愈多,黑犀牛察覺研究人員靠近的距離就更遠。平均距離達61米,實驗亦發現,澳洲一項研究日前以黑犀牛為觀察實驗對象,黑犀牛是否察覺他們靠近的追蹤標識,是沒紅嘴牛椋鳥作伴的近4倍。提醒視力幾乎是全盲的犀牛危險將至,裝上可讓研究人員知悉、隻有23%時間能察覺研究人員靠近;有紅嘴牛椋鳥作伴的黑犀牛則幾乎是100%,
紅嘴牛椋鳥擔當哨兵角色助黑犀牛察覺人類接近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東網:非洲野外常見一些紅嘴牛椋鳥站在犀牛背上,發現這種鳥亦擔當哨兵角色,出於互惠互利當哨兵保住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