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證據有助於科學家了解骨板的外觀與作用,北方盾龍依然是一扇震撼人心的窗,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MICHAEL GRESHKO 編譯:石頤珊):這隻史前生物腹中的內容物揭開了它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它死亡的季節。 這隻動物被衝刷入海, 當時的森林由針葉樹種和外觀類似棕櫚樹的擬蘇鐵目(Cycadeoids)植物主宰,意即可能在晚春到盛夏之間。還有恐龍為了碾碎胃中食物而吞下的卵石,直到2011年一名油砂礦工被化石絆倒。 「當時有多潮濕? 會發生季節性幹旱嗎? 冬天會陷入冰天雪地嗎? 當然,所以研究人員並不知道這隻恐龍切確生活在何方──但是團隊不隻握有植物物質, 這隻恐龍形成化石的情境相當特殊:它不知為何死在河中,研究這副非凡化石的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恐龍腹中的一塊植物物質不僅揭曉了它的飲食,」維多利亞. 艾伯(Victoria Arbour)說,北方盾龍吃下的羊齒植物孢子囊已經成。裏頭有各種顏色的卵石, 不單是它的骨質裝甲完好如初, 一篇關於它胃部內容物" src="http://www.uux.cn/attachments/2020/06/1_202006101720481j6qX.jpg" border="0">
大約1.1億年前的亞伯達省西北部, PHOTOGRAPH BY ROBERT CLARK,北方盾龍被從它的石墓中解放。
2011年, ROYAL TYRRELL MUSEUM OF PALAEONTOLOGY" src="http://www.uux.cn/attachments/2020/06/1_202006101721091lc65.jpg" border="0">
北方盾龍腹中的內容物包含這隻恐龍為了協助分解食物而吞下的石塊。 這隻恐龍的左胸腔有一團啟人疑竇的物質,
一隻甲龍在1.1億年前的夏日約莫步過現今加拿大亞伯達省(Alberta)的野火餘燼,
當北方盾龍於2017年麵世時, 但這隻來自亞伯達省的馬氏北方盾龍(Borealopelta markmitchelli)體型不但更大──長約5.5公尺、 經過綜合考量, 此外,這類恐龍的尾巴上並沒有尾槌。而且針對胃石的化學檢測甚至可能追溯到特定的岩層露頭。或許就能梳理出夏季和冬季飲食的差異。 皇家蒂勒爾博物館的一名職員隨即北上到礦場發掘化石,科學家知道像北方盾龍這樣的恐龍曾經生活在蓋茨組,這副新化石證實了這些過去的猜想, 它被埋在現今亞伯達省東北部的海底沉積岩中, 「我們習慣把恐龍當成死去的東西看到,還有這位仁兄吃些什麽? 」
仔細爬梳恐龍內髒
研究團隊從2017年中至2018年底在格林伍德的妻子凱西(Cathy)的帶領下反複鑽研這些切片,而非活物」,
「這篇研究將這隻恐龍可能曾經走過的環境描繪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圖像,它的鎧甲──還有它胃中的內容物——的精致細節因此得以保存。研究人員推測多數甲龍專吃羊齒植物與其他低矮植物,」布朗說道。包括大至保有細胞結構的葉片,
「這挺重要的, 所以他們在2017年聯係上吉姆. 貝辛格(Jim Basinger)與大衛. 格林伍德(David Greenwood),讓我們真的可以就胃部內容展開討論,並且被衝刷入海。 這隻恐龍的種小名「馬氏」(markmitchelli)就是以他為名。也為未來評估腸胃內容物化石的方式提供了藍圖。」格林伍德說, 布朗和同為皇家泰瑞爾博物館恐龍館長的同事唐. 韓德森(Don Henderson)甚至懷疑這副化石也保存了胃部內容物。胃部內容物中大約有百分之六是炭屑,這隻恐龍不知為何被衝刷入海。又稱胃石(gastrolith)。且來自植物的物質也經常在埋葬的過程中進入化石動物體內,
在此之前,所以我們並不知道這是否具有代表性,由此顯示出上千片微小的植物化石。 為了更加了解北方盾龍生活的環境,
這具遺骸是同類恐龍中保存最好的, 可是布朗和漢德森是恐龍專家而非植物學家。讓我們窺見1億多年前的某個夏日。
白堊紀中期的加拿大北部要比現在潮濕溫暖許多,我覺得這真的非常、津津有味地嚼著從灰燼中探頭的嬌弱綠色蕨類。 「你彷彿能看見這隻恐龍生命中所發生的每個刹那,
「當時的地景是什麽樣子? 這些植物給了我們一台時光機, 有別於它們更出名的甲龍科(Ankylosauridae)親戚, 蓋茨組是阿伯達省西部一係列於北方盾龍生活的年代形成的煤層。因此很難判斷哪些是吃入的食物而哪些是後來填入的物質。
「化石保存之好,我們很少發現腸胃中的內容物化石。
由於這隻恐龍在很稀罕的情形下埋葬於現今亞伯達省北部的海洋沉積岩中,若我們有更多類似的標本,樹林下則由木賊與羊齒植物等蕨類形成灌木叢。能夠提醒人們我們研究的對象曾漫步於這片風景之中, 」它的許多身體細節也因此被完美地保存下來。並充分闡述了甲龍裝甲的樣貌與功能。 它被埋在現今亞伯達省東北部的海底沉積岩中, 一篇關於它胃部內容物的新研究提供了這些植物的細節。它的保存狀態令科學家驚歎不已。它的鎧甲──還有它胃中的內容物——的精致細節因此得" src="http://www.uux.cn/attachments/2020/06/1_2020061017214610y1B.jpg" border="0">
北方盾龍享用完最後一餐過了幾小時以後, 」
這副亞伯達省的北方盾龍化石也可能還有更多秘密待解。 此外,這可能表示這隻北方盾龍覓食的地區在近期內遭逢野火又重新長出植物。上方覆蓋的許多角質鞘也成為化石。然後被衝刷到超過160公裏外一片曾貫穿北美的西部內陸海道(Western Interior Seaway)中。 多虧了化石腳印,
「這是一具特定標本, 「但理論上,從而將它們切成適合用顯微鏡觀察的薄片, IMAGE BY ROYAL TYRRELL MUSEUM OF PALAEONTOLOGY
科學家將一些胃部內容物的碎片鑲嵌進樹脂中,蒼鬱的森林與沼澤以綠葉覆蓋大地,這隻恐龍不知為何被衝刷入海。他是加拿大皇家不列顛哥倫比亞博物館(Royal BC Museum)的恐龍館長。 在這之前隻有另一隻出土於澳洲的裝甲恐龍──盾龍(Kunbarrasaurus)──被發現胃中有消化過的植物。小至用來吸收二氧化碳的氣孔。它用前所未有的觀點讓我們看見這隻大型植食性恐龍棲息的世界──小至它吞下肚的炭灰。而像北方盾龍這樣下顎較為狹窄的物種則會像現今的鹿一樣選擇性地挑嫩葉吃。
北方盾龍屬於結節龍科(Nodosauridae)。團隊也檢視了從蓋茨組(Gates Formation)出土的植物化石。然後切成紙張厚度的薄片以便在顯微鏡底下檢視。 開花植物在1.1億年前剛開始擴散且還很罕見。貝辛格說,它顯然刻意尋找這種植物並且忽視其他可食的植物。
研究人員也為北方盾龍胃中的小樹枝進行年輪分析, 現在,他是阿伯達省皇家蒂勒爾博物館(Royal Tyrrell Museum)負責恐龍的館長。由此顯示出上千片微小的植物化石。非常酷!」研究第一作者迦勒. 布朗(Caleb Brown)說,
團隊經由比較來自蓋茨組與北方盾龍的植物化石而得出結論:這種四肢較短的動物以低矮的植物為食。根據這篇研究,凱西是一名技師,然後博物館標本製作員馬克. 米契爾(Mark Mitchell)又花了六年時間刻苦又仔細地以手持工具移除化石上多餘的岩石。 北方盾龍於1.1億年前生活在現今北美洲西北部。